词中之龙

词中之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学者梁衡曾说,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唯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剑有杀气,词有柔情,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这注定了辛弃疾的词以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有六百多首词流传至今,可谓独占鳌头,风格有豪放,有风流,有缠绵,有清新,变化多端,人称“词中之龙”。靖康之难后,金兵南下,饮马长江,当时的宋高宗借南下视察的名义逃之夭夭。此后大宋北方尽入金人之首,而辛弃疾就出生在北方的沦陷区,他的家庭是一个书香世家,但是他从小就看到,“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家园被金兵铁马践踏,让他早早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目前只有靠武力,才能补好大宋的另外半边天。于是辛弃疾召集了两千余人一同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但就在辛弃疾与南宋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义军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叛徒张安国等人谋害了起义军首领耿京,并带领一部分人投降金朝。辛弃疾闻讯后,怒从心起,誓要当着临安百姓斩杀叛徒张安国,随召集五十多猛士,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五十多人如同利刃一般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等叛徒,并从5万金兵中摆脱追敌,急驰而归,将张安国带回临安,斩首示众。完成了率五十纵铁骑,于5万人中取贼人首级的惊人壮举,直接把南宋朝野内外都震惊了,真可谓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深知,没有“主心骨”,再狠的军队也不过是游勇散兵,始终无法齐心协力。“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一群人,流着汗,飙着血,终于突破了金人的层层关卡,跨过长江,来到南方,又把当时的南宋朝廷给震惊了,“状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当时的赵构心里就感叹,不会又来了个要北伐的吧?你们天天吵吵着要打回去,但是我只想在南方活下去啊。于是出于生存的本能,朝廷决定“摇摆”辛弃疾,之后断断续续的二十多年里,辛弃疾三十七次岗位调动,可辛弃疾仍时时刻刻想办法写方案,帮南宋朝廷筹划怎么杀回去。但是辛弃疾干的越多,招来的诽谤也就越多。有人说他独裁、犯上、贪污甚至好色,所以辛弃疾的作用时常是国有危难时临时用几天,朝有诽谤时闲置好几年。满腹才华,满身武艺,没有用武之地,每次召回的换新换来的都是失望,辛弃疾无奈感叹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觉得这个朝代病了,就算我辛弃疾加上霍去病,恐怕也治不好宋朝的“恐金症”。一次又一次的和谈、割地、赔款,把辛弃疾给气的郁闷难受,于是登高拍阑干,“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他向远处望,看到“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一眼望去,西北沦陷的国土被浮云遮住,只有倚天长剑才能拨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看着我这把宝刀,却不曾沾染敌人的鲜血,一腔志、一身劲、无处使,于是用刀狠狠的把栏杆拍了个遍,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拍着阑干,想到河山破碎,自己壮志未遂,流泪流到心碎。“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那怎么办呢?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在辛弃疾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词中,大概三分之一是关于女性的,他写对喜爱女子的深情,“有时醉里唤青青,却被傍人笑问。”他还写碰见的歌姬的娇憨之美,“刚到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他还写自己对心爱之人的相思之苦,“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他回忆起温馨往事,“可惜晴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最后辛弃疾到老了,回忆起儿女情长,依然还有种酒肉穿肠过的豪情。“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所以一个人有多大的才,也就容得下多大的情情爱爱,那么温柔乡能改变辛弃疾吗?其实在那个时代,很多人看到复国无望,都开始变了,李清照变得悲怆了,陆游变得狂放了,姜夔变得惆怅了,但辛弃疾不一样,他开始变得幽默了,他的词由豪迈转向了戏谑讽刺。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寻找着自己人生为什么这么悲剧,幽默的质疑自己是不是问题出在了老祖宗这里呢。“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他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出在了这个姓氏上面。他说,我们辛家的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的,含着“悲辛”滋味,总是逃不过辛酸辛苦的命运。辛者,辣叶,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有些人不懂品味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马上就会呕吐。他还借着典故讽刺南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志,后半句是“刘景生儿子,若豚犬耳。”他是在感叹南宋是一代更比一代弱,简直和猪狗没什么区别。他还讽刺自己,在一次家庭会议上,他对孩子们这样说道,“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意思是今后家庭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时候,你们要及时交纳,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妥善安排,都给你们管了,那我老头子管什么呢?那就管竹、管山、管水。我特别喜欢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悲壮情绪可以看透人生,幽默情绪可以超脱人生。”而辛弃疾的幽默打趣,正是他从无奈到自得其乐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可以说是离不开朝廷的“大力支持”。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从辛弃疾从北方杀回来四十年,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处于强制度假中,就是为了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于是辛弃疾自我讽刺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他说,皇帝太够意思了,又给时间又给钱,那我辛弃疾就勉为其难了。随后辛弃疾就开始享受生活了,出门遛弯,都会闲情来上几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他要在那里寄情山水,闭门读书,“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看书看累了,就到田间走一走。“明月别知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走着走着,仿佛已经是物我合一了。“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表面上看,辛弃疾在田园里找到了生命的归宿,已经不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热血青年了,而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佛系老人。但他的灵魂并没有能够真正平静的在这里憩息。英雄的辛弃疾始终对抗着隐士的辛稼轩,而这种对抗使他长期陷在无法排解的痛苦中。于是,辛弃疾的灵魂在另一方乡土找到了归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掩鼻人间腐臭场,古来唯有酒偏香。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但是酒醒之后,却是“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夜半失眠,他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间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战场。他说,请你们别忘了,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不禁眼角留下了痛苦无奈的泪水。最后,辛弃疾终于有了机会,“看试手,补天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王国维曾说,辛词,有性情、有境界、有气象。在我读来,辛弃疾真是如此,读来字字酣畅淋漓,真应了“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名,如霍去病名字一般,辛弃疾虽名弃疾,但他那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呢?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当国家统一的理想成为泡影,文武双全的才华被时间埋没,他不怕失望,怕的是不能死在战场。他一生坚定的理想,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少年模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后那位少年,上马横枪,跨过长江,杀回北方。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