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更新了,有些老读者也通过邮件、公众号问我情况,在这里我表示抱歉。最近一方面确实是精力与时间的原因,工作和生活上琐事比较多,空余时间我还要为了恢复前阵子脊椎受的伤去健身;另一方面,我接下来的要发布的几篇文章,我一直在调整,但一直没达到个人满意的程度。比如下一篇我一直想写的关于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的文章,改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许还是自己的功力实在浅薄了。 这两天稍微轻松了下,我也调整了一下目前事务的优先级,网站(包括 newsletter) 也将继续恢复更新。在文章发布的间隙,我会多发几期“隐说”这个阅读杂谈栏目,正如我博客的那句 slogan —— “一个人的思想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希望你也能够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答案。
1、东拼西凑的见闻不是博学
尼科尔斯在《专家之死》中曾引用小说家和撰稿人卡尔·塔罗·格林菲尔德(Karl Taro Greenfeld)的一段话 ——
我们现在总感觉有一股压力在,一定要懂得足够多,唯恐被人识破自己是文盲。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在电梯游说、商业会议、办公室茶水间和鸡尾酒会上挺过来,这样我们才能写博客、发推特、聊天、评论和发信息,并且表现得好像我们真的见过、读过、看过、听过一样。在这样一个被海量数据淹没的时代,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咀嚼过原始的内容,而是知道这个内容的存在,并且有一个立场,能够参与相关的谈话。我们正在危险地滑向一种无知浅薄的新形态——把东拼西凑的见闻包装成博学。
太隐识:我想我需要时刻警惕和反省,在这个海量数据信息的时代,要警惕海量信息知识带来的“致饱幻觉”,更要不断摄入系统知识和锻炼深度思考的能力。
2
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又曰:“非惟私情为障,即公心亦为障。正人君子,为小人乘其机而反激之,其固执决裂,有转致颠倒是非者。昔包孝肃之吏,阳为弄权之状,而应杖之囚,反不予杖,是亦妖气之翳镜也。故正心诚意,必先格物致知。” —— 《阅微草堂笔记》
太隐识:看草堂笔记又看到了这句,想到了海德格尔的“去蔽”(aletheia),认知的提升是“物格”与“知至”的循环而上。
3、日面佛、月面佛 | 禅
据《古尊宿语录》卷一记载,马祖临终前,寺院里的监事问:“和尚近日尊候(贵体状况)如何?”马祖曰:“日面佛,月面佛。”
何解呢?
马祖临终前的对话,蕴含着深刻的禅理与智慧。马祖在回答“日面佛,月面佛”时,表面上看似简单的言辞,却传达了他对生命、存在及觉悟的深刻理解。“日面佛,月面佛”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真理与自性的直接指向。日与月在佛教中常被用作象征,日光象征着觉悟与智慧的明亮,月光则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马祖的回答可以解读为,他在临终之际,仍然保持着对佛法的觉悟与内心的宁静,仿佛在告诉世人,真正的智慧与觉悟是超越生死的。
太隐识:在禅宗中,临终的时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考验。马祖以这种方式回应监事,显示了他对生死无常的超越。他的心灵如同日月般清明,未被世俗的忧虑与恐惧所困扰。这种境界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可以生而生,可以死而死。懂得生死之道的人,不管活到百岁或者一昼夜,都是有价值的一生。
4、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这句话看过不少解读,个人觉得钱穆先生对其中“异端”的解读较为有道理,钱穆先生认为,所谓“异端”指的是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你在这一端,对面就是异端。对面的人看你,也是异端。所以这句话看来,就是说不要攻击异端,是教人对待学问,要通乎全体,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不要走极端。
5
- 上行而求其贯通为道,下行而求其落实为术;或不如说,向外延伸求其贯通为道,内敛求其落实为术。
- 独自关在屋里想得头头是道,一片得道之感,到了实际生活中,事事不得其道,学儒以为治道在胸,不知钱米,学佛超乎色相之外,遇事慌张焦虑。贯通不是顺顺溜溜发展,而是克服。贯通起步时,是用已经确实明白的道理来解释尚不明白尚不确实的,“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朱熹,《大学章句》),但已经确实明白的道理并非现成不变,它只有在贯通的进程中才变得更加明白,更加确实。贯通和格物循环往复,周行不殆。要把一个棚子搭建结实,一开始立下的木桩必须比较牢固,但唯当这些木桩经由整个构架连成一体,它们才真正立牢,不再摇摇晃晃。我们努力贯通各种理解,各种理解的互相支持使得每一种理解更加确实。
—— 陈嘉映《说理》
6、
对于技术的过度想象,本质上是不同社会群体在争夺对新技术的解释权,而不同群体的不同期望导致人们觉得这种新技术是无所不能的,但能不能实现,其实是需要打问号的。
7、
前两天看到了一句话,讲的挺不错的 ——
愚蠢并不是一种智力缺陷,而是一种道德缺陷。
8、
住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样的工作,并不能完全定义我们是谁。真正决定我们是谁的,是每个人的内心。这是比环境更坚固的东西。……如果内在的自己没有变化,不过是在一个崭新的地方复制旧有的生活。 —— 《难过的话我可以把你吃掉》
太隐识:在 newsletter重新思考上看到的这句话,道理总是很简单的,但是实践还要在于不断的省身啊。
9、保持权威的合法性 | 格拉德威尔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那位)说,要保证权威的合法性,有三点:
- 你管理的每一个下属,他的声音都必须被你听到。
- 你指定的法规必须稳定,要有可预测性,明天的规定得跟今天差不多,不能朝令夕改。
- 执法必须公平。即一视同仁,而且前后一致,不能随机惩罚,不能今天这样干没事儿了,明天这么干就要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