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阳春集

在词发展演变的历史上,冯延巳的词作有着重要的地位,龙榆生先生曾说:“延巳在五代为一大作家,与温(温庭筠)、韦(韦庄)分鼎三足,影响北宋诸家者尤巨。”而冯词的特色在我读来,冯词一方面能够像韦词那样给人以强烈的直觉感动,另一方面又能像温词那样给人以自由丰富的联想,尤其突出的是,冯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感情和精神上的境界。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种难以言状的、每到闲暇就会无端涌上心头的、莫知为而为、莫知至而至的情绪,便正是冯延巳的“闲情”。而冯词境界最高在于那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让我想到杜甫的那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时光如花那般易逝,只叹生命无常。自古文人对花就有珍重爱赏之情,故而在花落之前就尽情地欣赏它,即使为它沉醉也在所不辞。而冯延巳天生具有一种悲剧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面对惨痛的悲哀而不逃避、不改变,明知要失败,要毁灭,也决不放弃挣扎和努力,这就是“不辞”二字所传达出的感情境界。而“镜里”两字则表现出他悲剧的精神之下,还有一种带着反省的挣扎,纵我泪痕满面,也要保持我一份美好的妆束。这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执着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义无反顾、殉身无悔的悲剧精神,这种不自觉而溢于言外的精神向往和追求,正是冯词所特有的感情境界。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冯延巳,“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庞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以致后来晏殊、欧阳修等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而在整个词的历史上,冯延巳不仅是最先拥有词集的人,但同时也是当时背锅最多,被黑得最惨的人。

醉卧春色少年

冯延巳的父亲是烈主李昇的开国功臣,南唐建国后,官至吏部尚书,这样高贵的出身,也许就是他悲剧思想的萌芽,冯延巳年少的时候,跟着父亲在安徽歙州外驻,他并没有在书斋里体验乏味的苦读生涯,而是享受悠悠潇洒的自在时光,“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这种及时行乐是冯延巳家乡的传统,和高贵出身赋予他的特权,他生长于山川秀丽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在大唐后期开始这里来过太多的花间词人写下太多的艳词小曲,又留下太多的风流韵事,他自然也濡染上了这种风雅情操,所以他的词就像江南小调一样委婉精致,有时候一阵风,一丝涟漪,就能让他沉醉其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在他的词中,这滩死水,那个女子已经不知看了多少次了,就如同她寂寞的心,从来没有半点涟漪,这一天春风掠过,她发现这水面上有了微澜,仿佛吹开了她紧锁的内心,在花香满溢的小路上,闲来无事逗逗水中的鸳鸯,随手摘下一枝红杏花蕊,用手轻轻揉捻,独自倚靠着阑干,头上的碧玉簪,斜坠在发髻之中,整日思念着心上人但始终不见回来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了她的希望,但谁又知道这是新的期待还是新的失落呢?冯延巳的词仿佛在替我们照料风,照料水,照料心灵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感知,仿佛他写的不是一个情感的事件,而是一种感情的境界。

和泪试严妆

冯延巳作为开国功臣之后,在少年时就颇具贤名,因此顺理成章在父亲的安排下按照官家子弟的既定人生路线,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后来他面见天子被南唐烈主李昇看中,任为秘书郎,并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从此两人既是君臣,又是文学上的知音,这一年他刚过而立之年,在李璟继位后,冯延巳自然是平步青云,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但这对他而言,注定要负荷起南唐的重重苦难,因为南唐从地缘上来说是注定要灭亡的。虽然在十国当中号称“大邦”但他地处江淮平原、丘陵地区,不像其他政权有着山川屏障可以防御,与中原只隔着一条淮河,无险可守,面对北方政权的虎视眈眈,南唐君臣始终身处在惶恐幽惧之中,面对不可知的结局,冯延巳既是无可奈何,又想竭力抗争,“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政治的残酷与冰冷就像带着玉佩远行的薄情男子让人生出绝望之情,但即使哭到泪眼模糊,也要一丝不苟的严妆,这并不是为了悦己者而为,而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完美。

酒醒添得愁无限

也许是江南风物的轻软温存,让人难以抵挡,南唐士人们纷纷沉醉在江南温柔的暖阳之下,听弹丝吹竹,观清歌艳舞,而冯延巳自然也是这种饮宴的常客,但是在他的词中,看上去是放纵奢意的生活,背后却是无限的悲凉,“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筳最有情。”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来娇软的莺啼。哀怨的曲子在微醺半醉后,听起来更加动人,金觥中又是极其芳醇的酒,在今日的宴席之上谁能真正体会这种深浓的情意呢,谁才是值得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可即使在宴会上找到了,欢聚之后最终还是要面对离别,“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酒罢歌余,总会不忍分散,总是想到哪里再去走走,随便停留在什么地方,再温存一会儿,小桥流水映射出梅蕊大小的一点月光,忽明忽暗,摇曳徘徊,似乎能让人联想到隐约的希望,但是这样也会带给人更多的迷茫。短暂的偷欢窃乐之后,会带来内心更深的失落,眼前的繁华和欢乐对他而言是飘忽不定的,能多留一会是一会吧,想必那一晚,冯延巳又是彻夜难眠。第二天,一觉醒来之后,那人已经归去,但是酒劲尚未散去,看到宅院内飘灵的落花,莫名的失落感无端从心中升起。“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他看到繁花飘零就算走到生命的尽头也要以最美的姿态享受最后的欢乐,华贵宫廷内的歌声笑语,不过是一时的迷梦而已,所有的欢乐都会在旭日东升后结束,梦醒之后,仍然要面对战火纷飞的现实,南唐注定无法留住欢乐,但是却对于往昔留恋不舍,对于未来更是担忧恐惧。

冯延巳本可以在脆弱的浮华中度过一生,但是身处高位的他还是选择了改变,后来他说服李璟,征伐闽楚,这次征战的失败被很多人看成是南唐覆灭的序幕,也让朝廷彻底分裂成了主战与主和两派,朝野上顿时剑拔弩张,后来冯延巳用自己的贬职换得了战败弟弟的性命,被罢相后任命为太子太傅,成为了后来南唐后主李煜的老师,培养出了李煜这一千古词帝,这一年他四十五岁。

后来冯延巳被贬到江西抚州做节度使,这一次的贬谪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件重要的大事,冯延巳在江西待了三年多,他的词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影响了江西的诗人词客,晏殊、欧阳修都是江西人,他们看到当年冯延巳流传下来的词,从而受到陶冶,甚至他们很多的词都化用了冯延巳的意向,以闺中儿女愁情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后人将他们两人称为江西词派,三年后冯延巳被授为大将军,发兵灭楚,随后楚地尽归南唐所有,此时南唐的幅员达到了巅峰,但仅仅一年后归顺的楚国旧将起兵反叛,南唐大败,撤出湖南,楚地得而复失,冯延巳自请罢相,一年后冯延巳第三次出任宰相,此时后周大举进攻南唐,战败后,李璟把江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后桌,削去国号,自称南唐国主,从此改用后周年号,每年上贡数十万财物。至此,后周罢兵,同年五月,冯延巳第三次被罢相,但仍被李璟授为太子太傅,回到李煜身边继续教书。

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为南唐的开国老臣,看着自己的故国日渐衰落,大厦将倾,非一绳所能系,对命运的期待也越来越迷茫,心中的哀愁苦闷如同思妇一般无法排解,“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失去的国土、逝去的理想如同行云一般飘荡的游子,已到暮春时节却忘记归来,野草闲花布满了寒食的路,你的车马又系在了谁家的树,频频问那归来的双燕是否看到了那个人,但是燕子无情,怎能听懂这关心的话语呢,浓浓的春愁已经变得跟柳絮一样,漫天飞舞,那么便到梦里去将他寻觅吧,但是梦却那般悠长,令他茫然,无处可寻,冯延巳是有悲剧精神的,因为它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挣扎的努力,不甘心就失败下去,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摆布,“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面对和春天一起到来的惆怅,经历数次努力的抛掷,却得不到任何解脱,因为冯延巳他很明白作为一个亡国的宰相,很难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中,对他有任何好的评价,这个失败的锅他是背定了,本以为在酒中可以得到暂时的逃避,但反观镜中的自己,却被这莫名的闲愁折磨得容颜消瘦,原本春意盎然的青芜河畔却又给自己添了一段新愁,不断滋生的惆怅并没有使他失去信心,依旧在人烟散尽的小桥之上苦苦地寻觅解脱之道。不久李璟迁都金陵,在一次忧思重重的例行宴会上,孱弱的冯延巳写下“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希望这首词能淡化李璟的哀愁,而这三个愿望也最终全部落空。

当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第二年李璟也郁郁而终,也就在这一年,赵匡胤夺取天下,建立北宋王朝,风雨飘扬的河山和一场更大的悲剧留给了南唐后主李煜。在我读来,冯延巳无疑是不幸的,但若就其对词的影响而论,却不失为一大幸运。韦庄、冯延巳所经历的五代,是一个战乱流离、国无宁日的时期,然而奇怪的是,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对中国小词的发展竟然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方东美教授曾写过一段我印象极深的话,“中国的人心不死,而宋朝又取得那么高的文化成就,就因为五代的小词。”五代小词的奇妙就在于它唤醒了被礼教束缚着的那一份对美与爱的追求,而这一追求,永远是人类社会最珍贵、最美好的感情。更为奇妙的是,这颗追求爱与美的不死之心,又与五代的乱离、忧患结合了起来,遂使小词所言之情的成分无形中起了变化,与男女欢爱、伤春怨别,跟家国忧患、身世感慨中和为一体,而冯延巳的悲剧精神融入词里后,正是最大化的迸发出了王国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的“神”致 —— 那种深沉、挚烈、凝重、郁结的感情质地,部份顽强、执着的用情态度,那种义无反顾、殉身无悔的投注精神,也让我想到了顾城的一首诗,“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