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通讯 No.93 Reid Hoffman

1_31.webp

Reid Hoffman是硅谷最负盛名的投资人之一,LinkedIn联合创始人,人送外号“硅谷人脉王”。曾经担任过PayPal高级副总裁。是硅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资者之一,曾经投资过60多家创业公司,包括Facebook和 Digg。早在1997年,Hoffman 就创办了社群网站 SocialNet.com,1998 年,他又参与创办了北美最大在线金流服务 PayPal。

在 2000 年代初期那段北美网络付费大乱战时期,他一肩扛起了 PayPal 的对外伙伴关系,多次在PayPal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靠着Hoffman巧妙的手腕化解了危机,最终带着 PayPal 于 2002 年成功上市,成为达康股灾后第一个挂牌的网络公司,同年被 eBay 以 15 亿美金的天价收购。接着他创办了商务社交网站 LinkedIn,一路带领该平台成长至 1.8 亿会员,于 2011 年又成功挂牌上市。时至今日,LinkedIn 的市值已突破美金 170 亿,是北美最成功的求职服务提供商。自从 PayPal 成功上市之后,Hoffman 就开始积极的帮助创业后进,前后投资了包括 Facebook、Zynga 等超过 80 家新创公司,成为非常成功的天使投资人。而在 LinkedIn 挂牌后,Hoffman 更直接转战创投,加入硅谷顶尖的 Greylock Partners,正式成为一位全职的新创投资人。

5ac79c2101e0afcebf7d0bf5df0c2864_1440w.jpg

在与数百家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如腾讯、脸书、Alphabet(谷歌母公司)、网飞、Dropbox(多宝箱)、推特和爱彼迎的创始人深入交流后,霍夫曼发现,尽管这些公司的发家故事在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但它们都采用了一种极端、笨拙、冒险、低效、破釜沉舟的增长方式——闪电式扩张

什么是“闪电式扩张”?

“闪电式扩张”一词源于20世纪用“闪电战”来描述的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力出击的方法。这种意义上的闪电战最初是用来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将军为纳粹德国最初的军事行动设计的“blitzkrieg”(闪电战)战略。讽刺的是,古德里安深受利德尔·哈特和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等英国军事思想家的影响,而“闪电战”一词实际上是被英国媒体推广开来的,德国军方从未正式采用它。在这些战役中,前进的军队放弃了传统行动方式,因为在传统行动方式下,为了建立供给保障线和安全撤退,行动非常缓慢。相反,他们接受燃料、供给和弹药可能耗尽的可能性,冒着可能一败涂地的风险,全力以赴采取进攻战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些军队前进的速度震惊并征服了对手,闪电战部队凭借策略和实力战胜了防御部队。应用于商业领域,闪电式扩张是一种策略和一套方法,用于推动和管理在不确定环境中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的极快速增长。换言之,它是一种加速剂,可以让你的公司疯狂增长,从竞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闪电式扩张需要超高速增长,但不只是“快速做大”的浅陋策略,因为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传统商业思维认为没有意义的事。在闪电式扩张时代,你必须做出一个艰难决定:承担对公司进行闪电式扩张带来的额外风险和不安;或者保持现状,但若竞争对手抢先进行闪电式扩张,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失败风险。

s33455785.jpg

闪电式扩张的9条“反常识原则”

  • 第一条规则:欣然接受混乱,接受不确定性的存在,从而采取措施来管理它。
  • 第二条规则:聘用合时的人才,而不是合适的人才。(理想情况是聘请不但能在当前阶段出色完成工作,而且这种出色表现能延续到下一阶段的高管。但这种“可扩张性”应该是次要考虑。主要考虑是当前价值。你可以等公司临近下一阶段时,再考虑是沿用某个高管还是换人。) -** 第三条规则:容忍“糟糕”的管理。**(理想情况是环环紧扣的OODA循环—观察(observe)、定位(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不断重复。速度的确很重要,而且尽早推出产品可以让你更快攀上优秀产品的学习曲线。)
  • 第四条规则:推出让你尴尬的产品。
  • 第五条规则:让火焰燃烧(技巧在于知道让哪些火苗燃烧。扑灭火苗的优先顺序往往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紧迫性:哪个火苗会最快破坏或毁掉你的企业?这不一定仅限于危及企业生存的火苗;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从长远来看,扼杀成长能力的火苗几乎和威胁明天就让企业倒闭的火苗一样致命。)
  • 第六条规则:做无法规模扩张的工作(一次性工作)(这个建议针对的是年轻的初创企业,但对于进行闪电式扩张的初创企业而言更为重要。)
  • 第七条规则:忽略客户(对于闪电式扩张公司而言,让客户感到被忽略往往是火苗之一,在你扑灭更大、更致命的火苗之前,只能任其燃烧。)
  • 第八条规则:筹集超额资金(拥有“超额”资本可以在结果实际上不符合计划时为你提供缓冲。此外,它还增加了你的选择:如果你需要投资于增长,那么你就可以做更多事而不必经历耗时的另一轮筹资。)
  • 第九条规则:让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爱彼迎的布莱恩·切斯基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定义企业文化:共同的做事方式。明确定义企业处理事务的方式很重要,因为闪电式扩张需要积极、专注的行动,而模糊不清的文化会妨碍战略实施。)

Reid Hoffman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 如果你不为自己发布的东西感到一点点尴尬,那就说明你发布的太晚了。
  • 要大胆,并且聪明的行动,如何聪明的行动?1、寻求帮助;2、维护关系;3、制定计划。
  • 维护现有联系并不断创造新的外部联系,这样一来公司的风险承受力,会大大提高。
  • 公司不是要总考虑努力打造员工喜爱的公司文化来留住他们,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增强公司的适应性,让员工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发展,从而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 “我给了你宝贵的工作,所以为了表达感激,你要在这里卖力工作。”这样的思想策略和“隐性洗脑”是很不聪明的。这个道理只要简单想一下就可以明白,如果一个人要求自己的朋友是要带着感恩的心为自己做事情,朋友们估计不会在他的身边呆太久。给员工投资,给他们创造好的条件才是王道。
  • 现代社会,也许一个长久的雇佣关系很难做到,但一个成功的公司必须懂得如何与员工发展长久关系。正是因为我们身处在有些浮躁的社交时代,维护长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 创业公司吸引投资人的重要一点也是要让投资人看到你的长远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尽量准备三个:A计划,B计划和Z计划。A计划是你要去完成什么事情制定的第一个方案,也就是你手上正握着的计划。传统上人们认为B计划是在A计划失败的情况下,扔掉计划A选择的一个不同的计划,其实B计划应该和A计划共有一个目标,它不应该是A计划的替代计划,而应当是它的附属计划。你一开始设定了目标,可能在实施A计划的时候你发现了更好的机遇,你开始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慢慢调整,可你并不会完全丢弃A计划。Z计划则是当所有计划都宣告失败时,你的“应对方案”,它是全新的。它有两个关键的部分。首先,你明白A计划B计划都已经不奏效,你正在朝最悲观的方向发展;其次,Z计划是在最坏结果出现的时候,给你指出一条明路。我的Z计划是专注于写书,每天和朋友聊天获得更多的信息,不断去学习更新的东西。这是我的退路。(笑:))
  • 在媒体报道成功的创业故事时,往往将好的创始人描述成超人一般,拥有超凡魔力,要会做产品,对市场很敏感、精通战略、善于运营,还会融资等等,全能而完美。也曾有报道说比尔盖茨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我想比尔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其实创始人的超凡能力,最多体现在面对层出不穷的头疼问题时如何解决,没有人具有超凡魔力。好的创始人更多的时候在一两个方面超出常人,在他要解决问题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绝不是由于他是全能天才,这个竞争优势很多时候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表现出来。

这里做节选

好的创始人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1. 组建优势互补的创始团队(创始团队最好2-3个人,能力优势互补,而不是一个人。)
  2. 选择最佳创业地点(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创业方向和领域的环境,包括人才资源圈、融资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生态链等等。)
  3. 善于逆向思考(很多时候当你周围的聪明人都不认同你的创业想法和模式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他们为什么不认同,有没有你所了解的东西/价值点被他们所忽视;当你确认那些被忽视的价值点时,你就很可能是对的。)
  4. 掌控和解决问题与放手(既要掌控全局,尽量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信任团队,放手让他们发挥,承担责任。)
  5. 灵活善变与坚持不变(要仔细分析当碰到公司发展碰到难处时,你和团队的信心是持续下降还是保持不变?如果你和团队的信心一直持续下降,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求变,怎样做才能增长信心。)
  6. 向内为主还是向外为主(都非常重要,必须同时兼顾,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及时调整精力分配和策略。)
  7. 坚持使命还是聆听数据(在初创公司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经常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使命是否是空想。聆听数据很重要,更重要的时如何正确聆听数据,什么样的数据值得聆听,还要知道什么时候听数据,什么时候听从直觉和自己的内心。)
  8. 冒险还是规避风险(绝不能无畏的冒险。通常要在对公司面对的状况有清除的了解,对风险的大小有冷静的评估之后,再去冒险。)

相信自己,其实你比想象中更有准备

  • 适应(如果你低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你将会错过改变世界的机会,如果你不能适应今天的机会,你也不太可能适应明天的挑战。相信自己能帮助他人对于适应性的开始、向上的心态至关重要。)
  • 风险(如果面临的最坏情况可能严重影响到你的声誉,导致你失去所有经济资产,甚至终止你的职业生涯,那么你应该慎重考虑这个机会。但如果最坏的情况只是失去一点钱或时间,或者经历一些情感压力,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知道某件有价值的事情在未来五年内面临更大的风险,那么就应该更积极地去争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你会变得更为谨慎。如果你能够看到别人忽视了某些风险,你可以抓住机会。最好的机会通常也是最令人犹豫的。如果你不感到害怕,认为职业机会不需要考虑风险,那么这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机会是绝对安全的。)
  • 关系网(人际关系对于工作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工作都涉及与他人的交互;在寻找职业机会时,其实是在寻找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通过扩展自己的社交网络(认识的人和应该认识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关系网中的人是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来源;通过与信任的朋友分享,可以获得重要的建议和支持。)

Reid Hoffman说的那些话

  • “你必须找到如何努力工作但不被工作耗尽的方式”
  • 必须勇敢追随即将到来的新未来,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要只是坐在那里等待转折点发生,要找到自己可以扮演的独特角色,加速它的到来。(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logseq中)
  • 很难低估这一点的重要性:即使你是比尔·盖茨,你也不会选择孤军奋战。(要注意合作伙伴的力量)
  • 选择挑剔的客户,选择强硬的合作伙伴。
  • 保持领先,需要感知下一个转折点,你看到两个转折点即将到来。
  • 我喜欢Mitch Kapor的这句话。有两个原因。首先,它明确了关于成功的首要原则:你需要好的想法,需要好的时机,但你也需要努力工作。如果我们和比尔·盖茨有同样的工作理念,就能弥补很多。其次,它揭开了转折点的真相。不同的转折点就像打水漂时石头连续越过水面,每个点都以上一个点为基础。
  • 你需要采取激烈的行动,想办法登上你错过的那艘船——或者自己制造更大更好的船超越它。
  • 帮助别人需要你相信自己有帮助他人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能力提供一些东西,无论是情感支持、建设性的反馈还是信息。如果你低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你将会错过改变世界的机会。
  • 你不应该逃避风险,而应该培养明智冒险的技能。你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通过最小化风险,你可以获得职业稳定性。讽刺的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谨慎行事是你所能做的最冒险的事情之一。
  • 表面看你在寻找一个机会,其实是在寻找一个人。人际关系很重要,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决定了你是谁,你会成为谁。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和那些已经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在一起。
  • 规则不是圣经,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因此如果你能改进规则,就应该这样做。另一方面,规则之所以存在,通常是有原因的。违反规则时你需要有谦逊之心,并认识到你可能无法了解所有后果。打破规则并不总是作弊,但它始终是高风险活动,因此需要谨慎和同情心。

霍夫曼的16条“人生算法”

  • 人是复杂且有缺点的,要赞美他们更天使的一面。
  • 获得大人物关注的最好方法是:主动提供帮助。
  • 当构想战略和做决定时,保证简洁明了且快速执行。
  • 每一个缺点都有一个对应的优点。
  • 真正塑造出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兼具优点和缺点。
  • 理解人有不同的“Alpha”人格,并理解该人格如何驱动他们。
  • 自我欺骗的本性:即使那些嘴上说他们不需要被奉承的人,内心却很诚实。
  • 区分你对每一件事的投入程度。
  • 为每个项目设想三种结果:最好、正常和最坏,要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 建立伟大合作关系的关键是:发现并重视那些不一致的动机。
  • 理性是方向盘,情绪是油门。想清楚方向再踩油门。
  • 和能力强相比,值得信赖更重要。
  • 实话实说,不要本能地去拍牛人的马屁。
  • 尊重成功人士背后的力量。
  • 相处成真正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工作会更加努力。
  • 你周围的人以无数难以觉察的方式改变着你。

这是Reid团队的幕僚长(Chief of Staff,简称COS)Ben Casnocha写的文章,Ben回顾了与Reid四年朝夕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了16条具有普适性的Reid Hoffman人生经验,受益匪浅,也同样希望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收获。


接下来分享下近期看到的有收获的文章

100 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稍微改善你生活的方法

这里挑选我觉得非常不错的方法。

  1. 星期一晚上锻炼。
  2. 带水果上班,带水果上床。
  3. 在工作中感到迟钝? 试试这个番茄工作法: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然后重复。
  4. 保留你孩子的画作,把最好的放在相框里。
  5. 每天留出10分钟做一些你真正喜欢的事情——不管是读书还是玩《光环》。
  6. 重复使用所有的塑料袋-甚至面包袋。许多你不能重复使用的包装可以被带到更大的超市分店进行回收利用。
  7. 睡不着? 睡前用薰衣草沐浴油浸泡一下,放松一下。
  8. 在周六的早晨开始听一些古典音乐——它为一个平静的周末奠定了基调。
  9. 愿意错过下一班火车。
  10. 对粗鲁的陌生人要有礼貌——这真是令人兴奋。
  11. 问问题,听答案。
  12. 加入你当地的图书馆-并使用它。
  13. 不带手机散步。
  14. 在不同的房间睡觉 (买个闹钟)。
  15. 手机上不要用推特。
  16. 每天读一首诗。在你的床边放一本小册子,比如《一年中的每一天》。
  17. 买二手货。
  18.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牙线。
  19. 学习修理衣服的基础知识。
  20. 早点上床睡觉——但是不要带手机。
  21. 从零开始做一些东西。如果是你通常会买的东西,比如裙子或包,效果最好。
  22. 想想你的姿势: 不要懒散,不要交叉双腿。
  23. 在假期关掉手机(或者至少删除你的工作邮件应用程序)。
  24. 把钥匙放在原处。
  25. 感谢一位改变你人生的老师。
  26. 学习如何深呼吸: 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使呼气比吸气时间长。
  27. 晚餐时不要看手机。
  28. 忽略算法——听超出你平常口味的音乐。
  29. 做一些你从未尝试过的东西。
  30. 做你一直推迟的那件事。
  31. 广泛而自由地赞美别人。
  32. 交一个不同年代的朋友。

怎么打盹

  1. 午睡重新流行起来了。作为一种文化习惯,午睡曾经在下降,但是个人和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午睡的好处,既可以弥补晚上睡眠不足,也可以提供认知提升。
  2. 午睡值得一试。许多可能从午睡中受益的人并没有尝试过,或者觉得自己无法睡午觉。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别,不要急于放弃午睡。
  3. 要舒适放松。有些基本实用问题需要考虑,例如眼罩和耳塞,你还需要像晚上睡觉时一样进入正确的心态。
  4. 利用短暂午睡来提升每日能量。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用午睡来缓解困倦、提高警觉和提升心情,那么快速地睡个10分钟的午睡就可以达到效果。
  5. 如果晚上睡眠不足,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如果你晚上睡眠不好,那么你可以用更长(约60分钟)的午睡来帮助补偿和保护你白天的心理功能,但这不应是长期的解决方案。
  6. 利用午睡来帮助学习。有证据显示,从30到90分钟的午睡可以用于增强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前,增强新材料的编码,还是在学习后,增强你的新记忆的巩固。
  7. 找到你自己的午睡时间。当你选择午睡时间时,不仅要考虑为什么要午睡,还要考虑午睡后的活动 - 特别是为了避免长时间午睡后的过度睡意(foggy feeling)。
  8. 明智地计时打盹。 午睡不仅与你的心境和适当的睡眠时间有关,还涉及到选择何时打盹,尤其是为避免影响晚上的睡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有自由选择,最好的午睡时间是下午。
  9. 如果你似乎无法入眠,请不要担心。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只是闭上眼睛数分钟而没有真正入睡,也能起到恢复作用。 午睡有可能是坏的吗?

对于成年人而言,睡7小时被认为是普通人夜间睡眠理想持续时间的一个甜点。虽然无论人们前一晚睡眠时间长短,午睡的好处都可能存在,但达到足够的夜间睡眠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午睡在认知和情绪方面有明显的益处,但午睡并不能完全弥补不足的夜间睡眠,也不能被视为它的替代品。 你可能读过有关老年人午睡与认知损伤更大的报道。这种情况更常见于那些已经患有潜在疾病或经常无意识地入睡的人。在非睡眠剥夺后在白天无意识地入睡是不正常的,也不被视为“午睡”。这是潜在疾病的一种反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寻求医疗帮助。 有研究显示,习惯性午睡与高血压之间存在联系。这并不意味着午睡会导致高血压。相反,最近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基因研究发现,午睡倾向和高血压风险增加可能是同样的遗传倾向。因此,如果你已经习惯性地午睡,停止午睡可能不会降低你的高血压风险。


人活得越具体,就活得越自由、越快乐

  • 强者往往活得很具体,而弱者活得很抽象,但是这不意味着弱者只能安于现状。在宏观社会层面,或许我们暂时无法打破这种让我们变得抽象的规训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活得更具体。弱者努力地活得更具体一点,就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因为一个人形象的抽象程度和这个人在别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也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
  • 我们还要警惕自身的“自我抽象化”倾向。把自己变成抽象的人,不仅压抑自己的个性,还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重要性,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讨好型人格”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抽象化。迎合外界审美标准,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和舒适,也要费尽心思把自己套进白幼瘦、高颅顶、蜜桃臀等抽象的“美女”壳子里,也是一种自我抽象化。在工作中丝毫不敢展露自己的个性,只会埋头工作,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是一种自我抽象化。“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种话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很多遍,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我觉得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是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的,这种在乎是刻在DNA里的。所以我认为,与其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如尝试把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具体,在社会对你的规训之外,活得更舒展些,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说人生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努力把自己活得越来越具体,做一个更加丰富更加鲜活的人,而不是一味顺从外界的要求压抑自己。活得越具体,我们就活得越自由,越快乐。
  • 跟上位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更缺乏发展个性的自由,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些抽象化的规训,这是很无奈的现实。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这些:1、意识到这种被“抽象化”的状况是不合理的,不要将外界强加给我们的种种模板合理化,不要再用“别人都可以,怎么就我不行”这种话来否定自我。2、利用周围有限的条件,尽量多发展一些属于自己个性的东西。
  •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利用有限的条件,尽量活得具体,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