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介绍我对于泛娱乐化的思考。所谓力从地起,任何国家如果严重泛娱乐化,最终导致的苦果也请接纳。
1. 泛娱乐化的出处
泛娱乐化在wiki上是没有定义的,在MBA智库百科以及百度百科是有定义的,根据搜索,大概率这个出自中国。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最早提出这个词语出自一片2002年7月30日发布的一篇论文,名字叫《宝贝、媒体宝贝及泛娱乐化》。
来自吴兆仁和杨如春两位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之手,发表在《中国记者》2002年期刊。
现在看来,这两位研究者可真的是一针见血。 但是这个名词的含义最早并不是这两位提出,目前查到的最早萌芽可见于林晖研究员于1998赵月技年所写《公众利益、民主与欧洲广播电视的市场化》。(抱歉,200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尚不发达,能查到的资料十分有限)
2. 泛娱乐化和泛娱乐的区别
泛娱乐化现在的定义是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 而泛娱乐指的是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 后者是腾讯副总裁程武在2011年提出。
3. 泛娱乐化问题
美国学者尼尔·波斯曼在《娱乐致死》一书中所写:“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这句话一针见血,而且在近些年中国媒体中已经成为趋势。泛娱乐化确实给一本正经的主流权威一拳重击,让生活中每个人都体验狂欢的美好感受,但是泛娱乐化长期化、缺乏高效监管的背景下,也导致很多人对于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退化,对严肃的事情和问题严重缺乏深刻思考,让人类在社会中的民智和审美都在趋向平庸。
历史被娱乐、被操控,几乎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各种神仙抗日剧,
为什么还能存在呢?因为赚钱。国家高速的发展,一切以经济为重心,导致国家传统文化那些优秀的价值观都被严重冲击到。如果说是一个国家希望通过这种娱乐化来转移民众视线,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短期来说国家媒体宣传上一片欣欣向荣,但苦果子你也是要一定吃的!梁公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强则中国强”,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年轻人成长很重要,我不否认有很多有识之士父母会把孩子变得更强,但是长期来看,未来会导致接受错误价值观的孩子和本来教育资源就好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的阶级分化会更加严重,很导致很多社会问题。这对于国家经济转型和改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直播平台是给很多人在闲暇时光不那么寂寞,但是缺乏管束,导致主播质量良莠不齐,教唆粉丝骂人、打架等等,直播给人消遣的一扇窗的同时,你头顶悬着的匕首也在慢慢接近你。监管部门不能随时管束这么多的主播,你不能否认,很多脑残粉对于明星奉若神明,明星的只言片语总会导致粉丝群体的价值转向,比如,某公知煽动国家接受难民,粉丝一片叫好,而是不去思考问题的对与错。
泛娱乐化是对历史的去价值化,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对是非、高尚卑劣都无法正视。 而在新兴媒体平台,泛娱乐化开始逐渐深入。 比如之前央视新闻曾报道的:
导致大量未成年孕妈开始自我炫耀,享受被人关注和直播挣钱的快感,大肆宣扬未成年结婚的幸福感。
最后快手被通报约谈整改掉了,但是仍有很多类似问题,很多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过,诸如卖骚的,我觉得稍微了解的也知道都想干什么,刷榜一加微信等等骚操作,好比拍卖行竞价。
那么短视频行业、直播行业、微博官方就没意识到吗,他们很有意识,但是在资本面前,任何人性都要往后靠靠。只要不是很过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弱化媒体的社会职责,逐渐形成行业风气。
赵雅文在《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一文中认为“……如果受众长时间陷入刺激、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减弱人们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使受众丧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是非曲直的混淆和重新定义,让很多人价值观在悄然发生转变,如果某一时刻加之国家公信力的降低,这些泛娱乐化的媒体的变向会让更多人的思想发生转变,受众的判断能力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和谐因素,媒体在实现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尾言
假如有一天,你用你所有闲暇的时间日复一日下拉刷新,去刷各种消遣的媒体,而你发现自己想深入思考某件事情都是一件及其困难的时候,你确实需要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