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孔子和幸福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似乎就有了烦恼,人们每当谈起幸福,不禁茫然,幸福更像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稀缺品,或者就像康德说的那样:“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在当今的信息洪流中,人类文明社会认知幸福进而获得幸福,更是一件富有哲学讨论意义的话题,不光人们熟知的康德休谟谈到幸福,还有塞涅卡、亚里士多德、罗素、叔本华等等,其中有一个哲学家很值得一提,专门写了本关于幸福的随笔集,他的名字叫阿兰,本名埃米尔一奥古斯特沙尔捷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时,时常撰写一些短篇文章,这些短文集结成书,名为《幸福散论》,阿兰的学生同时也是著名的传记学家一一莫洛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书之一,可比肩《蒙田随笔》,阿兰在书中表示为什么人总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时常认为幸福来自外界,比如找到女朋友了或者是中大奖了,而不去思考事物的本相,如果人们仅看到事物的本相而不去出力改变它,那么人们有理由悲观。因为人间的事情只要无人照管,便立即向最坏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人不加控制地发脾气,他马上变得凶恶、不幸。这是由我们身体的构造决定的:只要我们不再监视、不再管理自己的身体,它便马上运转不灵。阿兰曾说人生的秘诀是:“不要为自己的决定或工作同自己的内心斗争”“不争执、顺利做”。他说人们想要获得幸福,却不积极去达成目标,阿兰认为,人不努力才会不幸,并说出著名的“你有幸福的义务”,所以一定要幸福。此外,人对凭空得到的快乐很快就会厌倦,凭一己之力得到的幸福才会格外喜悦、珍惜。最重要的是人是喜好行动、有征服欲的,所以无须忍耐讨厌的事,努力向前迈进就对了,这就是营造好心情的基础。阿兰还主张,吃一点儿苦的人生是比较好的,不要选择走太平顺的路。

除了用实际行动、努力迈进,阿兰还认为幸福也是对他人应尽的义务,从“不要抱怨,对人亲切”开始营造好心情,“微笑”对待他人,好心情就会变成礼貌,接着影响他人和外界。阿兰认为“情绪这种东西不好”,但这是可以靠意志控制的,《幸福散论》对于如何不受感情与情绪影响有许多的介绍。比如说,“首先,人会在自己里面制造晴天和暴风雨。”如果放任不管,心情当然会不好。另外,阿兰强调不愉快的原因与其说是精神性的,不如说主要是生理失调,因此他主张控制并锻炼肉体以统御心灵。“某人焦躁或生气,常常是因为他一直站着不动

入阿兰认为这时候“就要赶快拿椅子给他坐”。人有时会觉得幸福,有时会感到不幸,理由虽然不是很重要,但都是生理因素较多,所以若能注意健康、保持心情平静,大部分的烦恼都可消除。

在阿兰对幸福的思想中,保持满足的心境,用体贴、亲切、开朗的态度向对方致意或微笑是很重要的。若能“多微笑、用温柔的语言、时常表达感谢、对人冷淡的笨蛋也要亲切以待”,好心情就会包围你。不要一下雨就想路会充满泥泞,要想的是下雨路就会被洗净,清爽舒适,是,要一直维持积极正面的思考很困难,所以想得到李福就必须做某种程度的修炼,还要有得到幸福的决心。同时,任何幸福在本质上都具有诗意,而诗意意味着行动,任何行动取得真正的标志是人们懂得从中得到乐趣,另外就像笛卡尔所说,最坏的事情就是犹豫不决,要学会当机立断。

幸福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亦有同,不禁让我想起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表达过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在《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曰:“如斯而已乎?”:“修己以安人。”曰:体己以安百姓。亮舜其犹病诸。”这段话大致意思就是子路问孔子如何提升幸福感,孔子说只要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子路继续问,难道幸福就这么简单吗?孔子继续说,提高自己的休养后,善待他人帮助他人。使得别人快乐幸福就可以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也成为了传世名言,与《礼记·大学》八德目相呼应,而时常暴躁的子路的平生结合这段话不可不叹息,孔子另说“饮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贱,于我如浮云。”在幸福这个话题上,孔子最赞赏颜回,他称赞其“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虽缺衣少食,家境贫穷,但丝毫不影响颜回的自得其乐。

“修己以敬”正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福的能力,不要老是抱怨,内心贫瘠的人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在积极心理学中,“修己以安人”与积极心理学研究吻合,“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世界上幸福感排名前列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帮助别人,成人之美,也是成全自己的幸福呀。“修己以安百姓”其实不难理解,人要是觉得生活过得如何,取决于人们如何想象问题,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心态是幸福的源泉,积极行动起来,以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获得幸福。如此说来,孔子故总结幸福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即远离忧郁、焦虑、恐惧。积极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让众人快乐。即孔老夫子所说的“修己已安人”之境界。

如此看来,西方的阿兰和东方的孔子确实在幸福观上很多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倒是十分有趣了,其实写道此处时,脑海中突然想起中学时候读的《幽梦小语》,张潮在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啊!每看此话我常惊叹张潮所言甚秒啊!这何尝不就是我的幸福观啊!至于幸福难寻心中明镜已有答案,我们寻找幸福的时候,不妨暂时放慢脚步,从内心审视下自己,就如《理想国》中说过的那样,“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人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