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是奸臣

最近看了 B 站一个讲雍正王朝的视频,Up 主用了三期视频讲了下张廷玉是不是奸臣,并列举了 8 个论点来论证张廷玉是奸臣。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趣,因为我读《雍正王朝》的时候我也仔细品味过,正好外出游玩在车上也无聊,就简单写写我的看法。

首先,“张廷玉是奸臣”这句话出自剧中佟国维之口,当时大致场景是,太子(老二)犯事被废,康熙想重新立太子,其实康熙还是想重新立老二,也想借这个重立太子的事情看朝堂上的动向(康师傅的帝王心术啊),而张廷玉通过之前各项的试探,揣摩到了康熙其实想复立太子,在上书房群臣组织投票的时候,张廷玉借故躲到一边,马齐问他,还装傻充愣,说自己有个秘折,就不跟大家一块联名了,最后结局是,众大臣在佟国维和马齐的带头下,怼着枪口上去推荐老八,而张廷玉在最后时刻通过推荐老二复立太子而得到赏识上位,结果可想而知,康熙对张廷玉是多么赞赏有加,并把佟国维一众大臣数落了一顿(当然,这里我认为佟国维并不傻,尤其是康熙去上书房视察的时候,说放老十三的时候,佟国维就在旁边,以他的资历和智商不可能没这个觉悟)。

无论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的张廷玉,还是历史中真正的张廷玉(晚年老糊涂的张廷玉除外),张廷玉这个人一直有两个过人之处,一是揣摩圣意,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奸臣,就在于他太“揣摩”了,因为历史上奸臣都很会“揣摩”;二是做事情非常的稳,除了晚年老糊涂,大半辈子的从政生涯几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放在中国历史里都是很难见到的,加之一项特殊技能,皇帝口述下旨,皇帝这边说着,张廷玉就随着写好了,而且达到皇帝基本上看完不改的地步,这点是绝对的不得不服。

要知道,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有着强烈的排他性,所以君臣关系非常脆弱,也就是常说的“伴君如伴虎”,尤其在清朝,满人当道,作为一个汉臣,今天可能小张还上着班,明天可能全家就挂城楼上了,而张廷玉不仅能活下来,还能配享太庙,可见其实力和野心绝不是普通官员的小心思。甚至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对张廷玉的信任到达了一种痴迷,比如《张廷玉年谱》中曾记载到,张廷玉回老家探亲一趟,导致一段时间没在雍正旁边,雍正想念的受不了了,写信道,“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衡臣啊,你快回来吧,我身边没有你真的不行啊。

张廷玉为什么会有这种技能,其实,这并不是他天生的,这就体现勤读历史的好处了。

在入朝前,张廷玉曾对历朝历代君臣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在他看来,做臣子务必做到五点:

一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是张廷玉的人生信条,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小心谨慎。这与他父亲的教育也有着极大地关系。张廷玉小心到什么地步呢,每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他晚上都会在家里,独自一人呆在书房里,仔仔细细回想白天发生的每个细节,有什么地方会出现什么瑕疵出现什么问题,而且他想完后不会跟任何说,哪怕是自己的枕边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而且张廷玉不经意间知道了皇帝的什么事情,从不乱说,皇帝让说什么干什么,他就怎么去做,这也是雍正为什么这么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二是性格不能过于刚直,比如海瑞。张廷玉认为性格如果跟比干、海瑞一样过于刚直,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延续,历史上通常没有好下场,何况大清朝。

三是做事情过于讲究原则,反而对自己很不利。比如岳飞。张廷玉认为太过于讲究原则,不适合官场为官之道,比如太子的罪证,张廷玉直接看懂了康熙的意思,放着康熙的面,把证物直接烧毁,也赢得了康熙表面责备内心高兴的赞赏。

四是自己权利大的时候,不知收敛和谨慎。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每个朝代都有。这一点张廷玉绝对做的出类拔萃,直到他老了的时候,还是那样的稳重谨慎。

五是不能太过于“好名”,虽然自己是儒家出身,但张廷玉认为太过于追求名声反而落得一个坏下场,甚至会连累家人。这一段,雍正也明确提出来了,他要求大臣们,既不能好利,也不能好名,这样不利于为皇家服务,更不是一个好奴才。说句题外话,比如雍正时期,有个大臣叫杨名时,当时在打击科甲朋党的问题上与雍正意见有些不一致,惹得雍正有些不高兴,但杨名时这个人呢确实很有能力,做了很多利于农民生活的好事,百姓对他评价很高,但杨明时却忘了推功给皇上,直接导致雍正越看他越不顺眼,最后说杨名时是一个“性喜沽名钓誉”之徒的描述,把杨明时关进大牢,杨名时在狱里研究了七年学问才找到机会出狱。

那么,回到题目,张廷玉是不是奸臣呢?

奸臣最早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那么何为奸臣呢?已故的历史学者康群先生曾总结道,“从历史上看,奸臣有着显著的特点,颠倒黑白,混淆真假,一切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从金钱和权力出发,唯利是图,唯派是亲,惟权是夺,得意时,忘乎所以,受挫时,涕泪横流”。我对此比较认同,奸臣突出的就是一个“虚伪”,如这个 Up 主所说,奸臣表现为“大奸似忠”,其实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触摸权力的中心,一切只为了权力,哪怕是道路上,昔日的至交,也可以反目成仇,现在结交的盟友,也可以随时杀死。

奸臣还有一个特点,大奸臣往往不是草包,反而都有些许才气,比如赵高对法律精通,蔡京、秦桧字写的很好,严嵩善于写词等等,所以这也在提醒后来的君主们,“唯才是举”是值得警惕的。

康群先生评判这句话里,后两句,在电视剧中,我会有种错觉,张廷玉好像是有点奸臣的倾向啊,比如涕泪横流,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但其他地方你还确实很难判断,为了金钱?乾隆时期,乾隆派人去他家搜罪证的时候,官兵把他家都翻了又翻,除了书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玩意,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家产都没有多少,生活的很简朴。为了唯派是亲?张廷玉的门人学生数不胜数,举荐的人选虽然不都是栋梁之材,但也给清朝做了很多实事。确实不能仅凭其中一项符合而认为张廷玉是个奸臣吧。

其实,时间再往前拨,韩非子在《说疑》里,根据他的研究,曾有一个关于奸臣类型的评判,他甚至把奸臣类型分为了类:

  • 一、“取誉者”、“侈用财货赂以取誉”。意思是挥霍浪费国家资财,并用国家财产贿赂上司,以取信任和荣誉的是第一类奸臣。
  • 二、“移众者”、“务庆赏赐予以移众”。擅行私赏,收买人心,扩充自已的社会基础的是第二类奸臣。
  • 三、“擅逞者”、“务朋党狗智尊士以擅逞”。装出一副尊贤礼士的姿态,聚集死党,形成势力,为所欲为的是第三类奸臣。
  • 四、“事威者”、“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擅自赦放罪犯以扩大自己的死党势力,向社会显示自己的威权的是第四类奸臣。
  • 五、“眩民耳目者”、“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人虽衣冠楚楚,冠冕堂皇,貌似正人君子,但到处拨弄是非,逢人制造矛盾,乱人耳目,破坏团结的是第五类奸臣。

但从韩非子的角度来看,张廷玉在五类奸臣中,除了第五类有个别行为比较符合外,并没有符合条件的,所以我认为张廷玉并非奸臣,他只是个为求生存想往上爬的官员罢了,在对待太子上,他确实阳奉阴违,玩了些两面三刀,但他大部分都是在揣摩圣意后才说出口的,也只是代表了皇帝的想法罢了,皇帝有时候想什么样的事情,你明明就知道他就是这样想,但他就是要身边大臣说出来,这样如果事情办成了坏事,自己也还是圣明的。

而追究源头,佟国维为什么说张廷玉是奸臣呢,这还要说到佟国维这个人,佟国维是众所周知的八爷党,佟国维一开始认为,这次太子被废是一个押宝老八上位的好时机,但是太子推荐大会的前一天,康熙去上书房说的话,让佟国维敏锐的判断出来了康熙所谓的立太子其实就是一个陷阱,他自己也很慌张,而如何破局继续保持他老佟家的辉煌呢,皇帝既然已经坚定我是八爷党的人,那不如直接干到底好了,继续保持表面上我就是八爷党铁杆支持者的身份,再通过法不责众的方式,让很多大臣一块联名上折子推荐老八,直接给皇帝看,皇上你看,这些可都是八爷党成员哦,我全部给你揪出来了,而这么一搞,最后的老八再那么一想,自然觉得佟国维当初联名推荐他,不就是在故意搞他,佟家也自然脱离了八爷党,同时把自己即将结束的政治生涯祭出去(反正自己也死不了,安享晚年得了),为隆科多铺路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所以说,这一场推荐太子的戏,就是康熙的导演下,与张廷玉、佟国维演的一出大戏,一唱一和,表面看起来吵的很凶,连“张廷玉是奸臣”都喷出来了,但早都各取了利益,皆大欢喜,也达到了康熙粉碎胤禩夺嫡的真实目的,要是真的对这句话认真深究了,那就真的“输”了。

所以说,张廷玉是不是奸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张廷玉算不上奸臣,但从人的角度上看,康熙会认为张廷玉是能臣;雍正会认为张廷玉是忠臣,我的贴心小秘书; 而在佟国维眼里,虽然是配合康师傅“演戏”,但也可能心底里认为张廷玉这种做法就是奸臣,大奸似忠一般,所以,所谓奸臣、忠臣、能臣、笨臣,很多时候不就在于人们什么样的视角来评判的么,然后写在史书里,你又怎么在连文字都无法判定的基础上去判定这个人是不是奸臣呢。正如Up主凯老师最后说的那样 ——

比如在《大明王朝》里,高拱就说:“奸字怎么写,一个女加一个干字”嘿!高拱是真敢说啊,要是结婚娶媳妇啪啪啪都叫奸臣的话,那恐怕历史上没有忠臣了。很明显,很多时候,忠臣也好,奸臣也好,是不是不重要,其实这就是一句脏话,政敌之间用来互相骂街的,跟那句“操你妈”没啥区别。非要弄清楚奸臣忠臣的具体标准和判定,其实是很难的。依我看,忠臣奸臣都是臣,都有用,至于是为皇帝统治而用,还是为天下百姓而用,每个人心目中的答案,也就不尽相同了。

引用Up主文字内容: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2095801

所以,当我们抛开上帝视角,把自己带入到张廷玉这样一个汉臣的身体里的时候,你除了不停地往上爬,还能该怎么办呢?如果明哲保身、圆滑、揣度圣意算是奸臣的话,那历史上真没有几个忠臣了。这让我想到《人民的名义》里“官二代”里赵瑞龙的一句台词 ——

最后,我特别喜欢历史学家高敏先生一段话,“掌权者切不可以感情用事,以个人恩怨为取舍标准,阿谀奉承者,其心大抵不正;直言极谏者,本质大都纯美。凡不干实事,终日讲人缘,拉关系,寻门路,探消息,到处钻营,亲近要人,招摇过市者,见利就上者,虽无重大劣迹,大抵不是正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成为管理者,都足以警策啊。

鉴于发现个别公众号搬运本站内容较为严重,我将逐步迁移本站内容至公众号,方便日后作证使用,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