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1929年1月,红军为了打破敌人会剿和解决经济问题,战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并逐渐在赣南闽西站稳了脚跟。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上,毛泽东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一次总结,这也是这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文章的由来,其实主旨很简单,就是要通过这个决议彻底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将军队彻底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上。这个决议不仅在新四军实行,之后的各部红军都先后执行了下来,这便是军队到人民军队的完全转变,而这中间遭到的挫折困难也是巨大,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开篇写道:“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这句话中提到了“非无产阶级思想”,那么什么是“非无产阶级思想”呢?与之相对的,自然是“无产阶级思想”。那么,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呢?

无产阶级思想

首先来谈“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思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的两大理论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两大理论体系包含许多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形成了一种宇宙观、世界观,进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其中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理论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理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联系和运动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这些观点和理论构成了我们看待世界、观察世界,并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整套思想理论。基于这种思想理论衍生出的各种思想,被称为无产阶级思想。

相反,与之对立的各种思想观点被称为“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等级思想、特权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个人利益至上”原则衍生出的一些本位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一个人属于无产阶级,他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当时,军队中的俘虏兵逐渐增多,且军队的来源主要是农民。在历史和人性的作用下,他们的思想中仍大量存在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封建时代的等级思想。因此,清除这些思想变得非常必要。

刚才开头也说了,这篇文章写于1929年12月,此时红军在赣南闽西建立了根据地(也就是后来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基础),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随着军队的扩大,这种扩大的过程中,就有一部分兵源来源于俘虏兵,这些俘虏兵自然也会把军阀军队的一些坏思想也带过来了,比如闹饷、打骂士兵、不愿意作群众工作、自由散漫、个人享乐等等。

同时,我们之前的一些建军的观点,又有了过度的发展,出现了大家闹极端平均主义、闹极端民主化的现象,极端平均主义就表现为房子要住一样大的,士兵没有马骑,长官也不能骑马,给伤兵们发补贴,不管伤轻伤重,一律要求平均等等,而极端民主化就是任何军队的、政治的、生活的大事小事,全部要交给士兵们开会讨论,而且讨论不出结果就得慢慢的拖下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哪怕一件小事,一帮人也要七嘴八舌的吵个半天,最后还是得不出一个结果来。而在领导的高层里,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就表现为如何判断军队性质以及他们的工作任务。

当时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认为军队不仅仅是打仗的工具,它应该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另一种观点以朱德为代表,认为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其他事情不应该由军队承担。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斗争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毛泽东失去前委书记一职,离开红四军去休养。经过实践检验,大家发现毛泽东的观点是正确的,周恩来也写信支持毛泽东。于是,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召开了会议,他把关于如何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写成了这篇《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从古田会议开始,中国红军的基本建军原则逐渐完善,后来发展起来的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原则都是沿袭了这个框架。

单纯军事化观点

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中,毛泽东认为首先要纠正的是单纯军事化观点。这个观点主张把军事和政治分开,认为军事好了政治才会好,也就是说军事第一、政治第二,军人只管打仗,仗打好了,革命就胜利了。这种观点有很多演化版本,比如认为只要能打胜仗的就是好军队,不管是人民军队还是旧式军阀队伍,能打赢敌人的队伍就是好队伍。这个观点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搞不清楚什么是任务,什么是工具。

毛泽东认为,红军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而是唤醒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争取权益、求取公平、打破封建制度、驱逐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等。这一切都需要在根据地建设中实现,打仗只是因为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势力、买办阶级势力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因此必须通过战争来解决矛盾,这就是打仗的哲学含义。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打仗的意义,理解为什么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必须担负起武装群众、发动群众、建设政权等工作。也只有理解了这一点,军队才能时刻联系群众,最终形成群众战争,使敌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如果把红军单独剥离出来,只管打仗,谁打得好谁就成为革命的主力,这种做法的问题在哪里呢?如果红军只负责打仗,而将武装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交给其他机构去做,难道不是更好吗?

其实不然,这种思想如果发展下去,就必然走向军队控制政治的局面,逐渐脱离群众,最终与当时的军阀没有什么区别,又如何谈得上人民战争,群众又怎么会去拥护呢?我们可以从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现状看到这种脱离群众的后果,本质上就是军阀乱象的重现。

同样,如果一切以打胜仗为标准,长期发展下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会形同虚设。大家心里都会认为只要打了胜仗,军事搞得好,政治就可以排在第二位。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不断突破纪律的底线。实际上,如此发展下去,最终这支军队不仅打不好仗,还会难以持久发展。这就是任务和工具的问题,必须明确任务是什么,工具是什么。工具是为了实现任务而存在的,不能取代任务。 这种单纯军事化思想在社会上有广泛应用,比如唯业绩论、唯高分论、唯生产力论、唯经济论等。这些问题如果在早期就加以纠正和杜绝,后期处理起来会容易得多。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得非常棘手。毛泽东从建军初期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不断强调和纠正单纯军事化观点,直到古田会议,一直在做这件事。

这种单纯军事化观点的核心问题在于要明确任务和工具的区别,工具不能取代任务。

民主集中制

《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民主集中制,它针对的是极端民主化的现象。这是一种辩证法的运用,既要民主,也要集中。可以这样理解:集中的决策机构就像一个加工厂,负责收集、筛选、设计和制造成品。但要进行生产和加工,必须要有原料,那么原料从哪里来呢? 原料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理解民主集中制就变得简单。领导层需要到群众中进行调查,收集原料,也就是群众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意见、想法和情绪等。但是,这些收集来的信息往往杂乱无章,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必须经过处理、分析和甄别,最终形成好的政策。这些政策反馈给群众后,群众会提出新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再收集、改进和加工,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因此,不民主是不行的。如果群众没有提供原材料的渠道,领导层闭门造车,就必然会出问题,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

反过来,如果对群众的民主意见不加甄别和筛选,最后直接执行,那就仍然只是一堆原料,没有实际价值。

比如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民主集中制的好处救得到了充分体现。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见,认为孩子不会提出什么好建议,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尤其是直接关系到孩子兴趣、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上,直接无视孩子的想法,进行包办代替。这种做法长久下去,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成长,这在东亚社会非常普遍。

反过来,有的家长则一切听从孩子,甚至赋予孩子投票权和决定权,尊重孩子的所有想法,搞所谓的“家庭民主”。这种做法也有问题,过度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孩子任性和自私。这就需要民主集中制的技巧,总的原则是既要民主,也要集中。既要让孩子们独立发言,提出想法和意见,但也要对这些意见进行甄别和筛选,把关。

主观主义

《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第三个重要点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指的是一切只从自己的主观臆想出发,不联系客观实际得出的想法、结论和观点,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篇文章中,主观主义没有得到大力度的纠正,也没有从理论上找出其根源,因而效果有限,以至于后来主观主义甚至在领导层中泛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后果,直到延安整风才大力整顿主观主义思想,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文章揭露了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比如毫无调查的主观分析、毫无依据的主观决策、毫无证据的批评和打击同志等。直到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写出了《实践论》,才开始从理论上找出主观主义的根源。

主观主义的核心来源于理论与实际的脱离,抛弃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因此,当只强调理论时,就变成了教条主义;反之,当只强调实践时,就变成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 验主义恰恰是主观主义的两种直接表现形式。

要杜绝主观主义,就要明白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理解主观思想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读《实践论》,对理解和破除主观主义会有很大帮助。

文中还纠正了一种思想,即“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来源于小资产阶级思想,以个人利益为主。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和离队思想等。原文中对此有简单而精辟的解读,这里就不再赘述。 那么我们值得思考的是什么呢?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所有的行为背后必然有某种思想在指导。思想指导行动,最后表现在各种行为上。要从行为上纠正,就必须找出其背后的思想根源。他为什么那么做,源自于他为什么那么想。如果搞不清楚他为什么那么想,实际上是无法纠正他行为上的错误的。这就是所有行为都有其思想根源的道理。在毛泽东的其他文章里,还提到一切行为,不管对的还是错的,都有其历史根源。很多时候,只有找到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唯抽薪止沸,方翦草除根。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