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就在很多人在赞叹网络自由强大时候,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法学专家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曾提出一个概念“信息茧房”, 那么何为信息茧房呢?
桑斯坦教授认为,如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只接收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的现象。
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指出:“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喜欢使用新闻推荐软件来推荐阅读新闻,虽然这让你在每次打开的时候都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但是这种推荐看多了,你的思想就会沉浸在一种只专注你想要的放松安宁的“安全屋”,看不到其他风景,即“信息茧房”,这是一种桎梏,一种新型的囚徒困境。
桑斯坦在其另外一本著作《网络共和国》中提到“dailyme”现象(“dailyme”意为我的日报),完美诠释“信息茧房”这个概念,随着推荐算法能力的不断进步,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信息,选择自己想关注的兴趣话题,过滤信息形成属于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时间长下来,人们逐渐忘记动手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而越发依赖各类平台的信息推送,在一定程度分化了人群,使得人们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圈子里,圈子之间互相隔绝,导致人的思想、视觉、听觉对立,生活在“回声室”里。
人为什么会出现“信息茧房”呢?这源自人的趋利避害性,人类的思想惰性的制约,而现代计算机技术随着商业模式的利益性助长这一倾向的趋势。
曾几何时,诸路文豪在报刊上唇枪舌战,好不精彩,观点新颖刷新视界,那是一个值得回念的时代,如今虽然到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UGC内容平台让更多大众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满足大众的表达欲,但毋庸置疑的是,内容专业素养的下限真的在变得越来越低,这都潜移默化的在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马修.杰克逊曾在《人类网络》一书中指出,决定人与人不同阶层和财富走向的核心有两个:一是信息,二是机会(资源)。所以信息论对于个体发展很重要,我们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要提升专业知识素养,阅读不同的见解,勤于思考,不懈学习,增强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辨别真假,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充当谣言和暴力的助推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为言论承担责任。罗曼罗兰曾说过,“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 ,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人要多接受不同的思想观点,文明的进步都源自在思维碰撞下,人才能明白更多,受益更多。
而互联网中,一个成熟的平台推荐算法应该是给大众推荐各类有益的信息,在提高人们生活效率、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这应该才是技术向善的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