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

美,也许是春天的第一朵花,也许是暴雨洗刷后的晴空,又或是公园内嬉笑打闹的孩童,美是不经过任何雕琢、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可以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意境美,也可以是西方艺术人体张力的古典美,“美”给予了人类“审”的“权利”,马尔库塞说,“审美的根源在于感受力”,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审美呢,或者说人类怎样在“审”中去感受美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尼斯基曾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其中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这三个词带出了审美的相关因素,旨在促进社会教化和身心健康,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当美被欣赏时,美也体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而审美者也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境界。

只此青綠一.jpg.png

审美选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先天属性。我们喜欢丰满的女性和健壮的男性,这更多的是因为它们代表着健康,预示着优良的基因,这就是所谓的健康审美。健康审美推动人类社会繁衍更多健康聪明的后代,淘汰不适应当前环境的基因特征。因此,我们对外在美的审美也会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许多生产力落后的非洲部落,男性更倾向于喜欢壮健的女性,因为壮健的女性更适应在食物短缺或环境恶劣时生存并繁衍后代。然而,在生产力充足的现代社会,人们不再与大自然竞争,而是面临社会的选拔。男性更倾向于皮肤细腻的女性,这不仅代表着女性身体健康,也代表着她们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另一个先天审美的例子是,我们总认为蓝天白云比泥泞沼泽更美,因为对人类来说,拥有蓝天白云的环境象征着人类更适合生存的地方。泥泞的沼泽预示着阴暗、蚊虫疾病的生存环境,对于千百万年的进化而言,对环境的快速识别有利于我们的生存,这些本能也影响了我们的审美偏好。当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的心理压力会翻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从原始社会逐步进化到现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审美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而社会文化又与社会形态、民族、地理等多方面紧密相关。不同的社会文化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审美,它们如同历史进程中不同文明的灿烂光芒。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当时由于中世纪社会日渐凋敝,上层腐败严重,人们开始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念,提倡科学与文化,以摆脱教会对人类思想的束缚。他们倡导复兴古罗马,并留下了众多人本主义的作品。比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创作的《维特鲁威人》,以及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殇》。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当时人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宗教的深思。

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大量借鉴和模仿,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偏向写实和浪漫主义,与中世纪平面、保守的美术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个人审美会受到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化,即人们通过学习并继承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文化元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构成我们的后天审美。后天审美通常是社会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社会化过程的结果。成功且全面的社会化会给予个人符合当下社会文化的审美感。

然而,如果审美观只受健康审美和社会化审美影响,那为何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下的个体间仍存在审美差异呢?

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审美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等基础之上的增长需求。审美观通常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并会随基本需求和认知的变化而变化。简而言之,个人审美会随个人心理及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社交和职业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即使是在同一文化环境下的个体,也会因个人心理和认知的差异而呈现一定的审美差异。

那么,存在所谓“正确”的审美吗?答案是并不存在。审美观往往是为了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服务的,在不同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下,审美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如《海伦·凯勒自传》中一句话,“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审美观”。

1628576441-456974-image.png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我们拿身边的例子 —— 椰树牌椰汁的包装,不少人认为此包装简陋,但作为商业包装纸包装却能在众多精致包装中标新立异,脱颖而出,其多年未变的形象也深植人们心中,让人们一见此风格便能想到椰树牌叶汁。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曾说,“平心而论,我们创作的椰树椰汁一系列广告都属于直白告知型, 将椰树椰汁的独特卖点用最直白的语言和画面告知消费者, 同时配上醒目的字幕,增强产品信息的传达。”这种固有认知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就是最好的招牌,那它就是有价值的,那它就是符合公司的审美标准的。而既然人各不同,我们又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呢?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可多鉴赏不同流派的作品,去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多去翻阅各类审美风格,了解其成因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样能让我们对历史、对社会、对心理都能有着多方面的认知,同时在个人生活中多思考生活和美学的关系,确立个人的审美偏好。如同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美学上所谓的‘多样的统一’,就是说多样的事物,合于自然之律而作成统一,是美的状态。”

了解到个人审美之后,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审美观,促进我们成为一个更有同理心的人,并学会尊重他人。孟子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席勒曾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和谐, 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了和谐。”人群之间一样有着共同的审美,是往真善美和高尚品德靠拢的。本质上,美就是一切完善,且人心之向往的事物的代名词。所以,用心的去审视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完善自我,和他人友好相处,促进身心健康,并找到个人的向往,这就是美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懂得审美,愿你我皆能感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