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通讯 No.111 巴拉巴西 (Barabási)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Albert-László Barabási),生于1967年3月30日,是一位生于罗马尼亚的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以研究网络理论而闻名,被称为全球复杂网络科学研究奠基人,他是哈佛圣母大学前 Emil t. Hofmann 教授,现任美国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癌症系统生物学中心副成员,中欧大学网络科学中心客座教授。

他于1999年提出了无标度网络 Scale-free network的概念,并提出了 Barabási-阿尔伯特模型来解释它们在自然、技术和社会系统中的广泛出现,从移动电话到万维网或在线社区。巴拉巴西也是网络科学学会的创始会长,网络科学学会从2006年开始发展壮大,并主办了每年一度的网络科学旗舰会议。

image

其研究领域包括脑网络(探索物种间连接组的结构原理和功能)、Foodome(一种分析导致冠心病(CHD)的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项目)、医院网络(大规模提升医疗质量研究)、网络动力学与控制(关于利用数学理论模型来理解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当然,最被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成功科学研究。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巴拉巴西根据研究网络的心得,他将成功定义为从所属社区得到的回报,也就是说,成功可以是名声、声望、影响力、营业额、销售量等等,这个成功是来自外部,并不是来自个人内部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努力以及如何表现,而是取决于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表现,你的成功并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其他人的事情,而所有的他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并提出了五条成功定律。

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成功第一定律的逻辑是这样,能力表现确实是成功的驱动因素,这符合我们的直觉。不过,如果能力表现不能有效衡量时,驱动成功的因素从能力表现转为社会网络,例如单项体育竞技、标准考试等属于能力表现容易衡量的,投资、艺术、文娱等这些活动能力表现就难以衡量的。 此时,驱动成功的因素从能力表现比拼,换成了社会对能力的认知和评价,人类社会是一种网络结构,因而人类认知评判符合网络驱动的特点,这是第一定律的核心。 在能力表现难以度量的场景,外部人通常上没有能力分辨谁的能力表现是优秀的,那怎么办?从众,大家怎么选的我就怎么选,例如文学作品、视觉艺术作品,区分平庸与优秀可能还是比较容易,但是在优秀中挑出卓越就不是平常人能够胜任的。 从众是人类社会的特点,人类社会是单个人作为节点组成的社会网络,具有网络运行的基本规律,如自我强化、指数增长、小世界网络、初始连接效应等等,因而识别网络规律就是能力表现无法衡量时决定成功的核心。

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第二定律说的是,能力表现与成功的不同性质,能力表现主要是能力可以被外部测量的部分,能力表现符合正态分布,因而是有界限的,例如百米速度,你想一下就可以明白,顶尖职业选手与普通人的差距通常是在一个数量级之内的,姚明很高,但也不可能比潘长江高几倍。 而成功的度量单位,我们立即想到财富、名声、影响力等等这些人类社会评价体系,是按照幂律分布的,呈指数级的增长,赢家通吃一切,前几位富豪拥有社会绝大部分财富。 很好理解,我和马粑粑相比任何一种人类技能,可能都是他比较牛,但也不会像我和他的财富相比差那么多个数量级。能力表现与成功之间不是线性对应关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类似我们可以看企业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例如凌志软件一年前在新三板市值20亿,一年后利润增长50%,登录科创板,市值涨了8倍变成160亿。我们可以把利润看成企业能力表现,把市值看成社会对能力表现的外部评价,也就是成功。 利润增长是有界的,有限度的,符合正态分布的,但是(市值)成功是无界的,符合幂律分布。

第三定律:未来成功=初始成功X社会适应度

第三定律说的是网络效应驱动成功的两个关键点,未来成功=初始成功X社会适应度。在能力表现无法有效衡量的情况下,谁占得先机,谁就可能首先获得网络效应驱动,成功创造成功,成功驱动成功,社会网络具有自我强化的反身性效果。 即便开始的成功是一种偶然,但是,网络效应会将未来的成功集聚于这个初始成功上。“小世界网络”之父邓肯·瓦茨组织的音乐鉴赏网络实验证明了,在初始连接被操纵的情况下,最终网络效应会将成功聚焦于被随机选择的初始连接。滚雪球需要在漫长雪道上推的第一下。 成功第三定律的第二个因素是社会适应度,也就是大众对能力表现的识别能力,如果获得初始连接,且能力表现适合大众胃口,成功会像雪崩一样呼啸而来。另外一种情况是没有获得初始连接,但是社会适应度特别好,最终也能胜出。 例如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第一部哈利波特被十二家出版社拒绝,第十三家勉强接受也并不认为会成功,仅仅印了500册,其中300册还没卖出去只能送给社区图书馆。但是,罗琳作品凭借出色的社会适应度,一点一点积累起了读者名声,终于在一年后爆发,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罗琳写书写成了亿万富翁。不过这种情况极少,绝大部分能力优秀者都默默无闻。

第四定律:团队成功的功劳往往归于一人,而团队的成功需要多样性和平衡性

第四定律是讲团队成功的规律。首先,社会在识别团队能力表现与识别个人能力表现一样无能,甚至更糟,社会倾向于将团体的成功直接归功于团队中某个成员,通常是领导,而不去理会在此成功中领导有多大贡献,有的可能贡献很大,比如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团队,但屠呦呦被授予了诺贝尔奖。 其次,从研究看,团队构成和运作机制如果多样性和平衡,可以发挥群体智慧,避免群体愚蠢。巴拉巴西教授指出:“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脱颖而出。团队成功是一项寻求微妙平衡的工作。荣誉与谁做的工作没有一点关系。团队工作的功劳并不依据于能力表现,而是基于他人的看法。”

第五定律:成功方程式=好主意(r因子) X 执行能力(Q因子)

前四个定律重点在于将成功从能力视角引向网络效应,第五定律回到了个人事业成功路径的选择。巴拉巴拉教授认为成功由“好主意”和“执行能力”两个因素主导。 好主意是必须的,但是好主意很容易过时,所以,好主意需要持续创造。有了好主意,怎样落地是关键,执行能力巴拉巴西教授称为Q因子,研究显示,Q因子因人而异,而且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或者说技能能够提升的领域终身不变。 意味着,如果我们没有打乒乓的天赋,即使终身训练也无法突破。这种Q因子的不变性提示,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我们努力才会有回报。 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巴拉巴西教授建议首先需要选对赛道:“如果你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一再失败,很可能你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一旦发现自己Q因子适合的赛道,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不断创造好主意(r因子)。 巴拉巴西教授以大器晚成80岁获得诺贝奖的芬恩教授为例,指出“创新不会过期,真正拥抱不确定性的人会一次次选择新的想法(不断制造好主意r)。好消息是,Q因子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有才华并且坚持不懈,运气终会站在我们这边。虽然所有项目都有被淡忘的一天,但创新的人们并不会过期。一旦你发现了与你的Q因子完美契合的职业或领域,你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坚持下去。不要把成功寄希望于运气。找到你的Q因子与你的梦想契合的工作,你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顽强的创造力加上芬恩一般的坚韧,不仅仅给我们的生命以应有的意义,而且给出了事业成功的真正秘诀。”

需要注意的是,巴拉巴西教授提出的成功五定律并不是所谓的“成功学鸡汤”,而是利用自身的网络专业知识,用科学的角度来让人们理解成功中实力和运气的关系,“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人类世界中的随机性”,这就是巴拉巴西教授在书中说“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天赋或能力表现。成功不是来自能力表现,而是来自社会的感知”的含义。

当成功定律在我眼前铺陈开来时,当我看到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似乎是随机的,却在群体尺度上规律地涌现出来的清晰模式时,我为自己曾经的无知感到震惊。

巴拉巴西的那些话

  • 你的成功不取决于你与你的能力表现,而是取决于我们,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你的能力表现。或者,简单来说,你的成功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我们。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通过艰苦努力你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你得到的回报是内省的,主要来自你个人的满足感。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成功的这种带有集体性的定义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观察自己所属的网络,并为了实现未来的优势制定策略。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声誉取决于授予者而不是接受者。”换句话说,获得声誉是一种不可靠的幸福,因为它依赖于给予者,而不是接受者。这是一种不错的对成功的定义的转述方式。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既然成功是一种集体现象,由人们对某一能力表现做出何种反应而确定,那么如果我们不观察这一能力表现所处的网络,就不可能对成功这一现象有很好的理解。像艺术这样的领域,网络更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因为艺术的能力表现和品质很难量化。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一旦你成功了,所有与你的成功有关的利益方都会竭力让你的成功延续下去。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当你在偏远的地方工作时,很容易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但值得记住的是,社会网络和职业网络(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是决定所有人成功的要素。网络中充满了机遇,部分原因是网络由许多强有力的枢纽节点,即那些非常善于建立关系的人串联起来的,他们渴望利用自己的关系,去支持能够产生价值的人和事;他们特别精于从社会组织中发现其他人往往会错过的宝贵机会。因此,与他们建立联系吧。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当我们接近上界时,能力表现并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在能力表现有界的情况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能起到大作用。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成功是可以自我繁殖的,和它的次数成比例地增长。如果你赢了一次,还将会赢得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超级明星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成功是无限的。即使你的能力表现比你的竞争者高出仅仅毫厘,但回报也会轻松地高出百倍,有时甚至数千倍。(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一个初始的好评对成功至关重要,但一个初始的差评并不一定会带来额外的嘲笑。优先连接是喜事和善行的推动力量,它拒绝为那些用它来搞歪门邪道的人服务。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团队工作的功劳并不依据于能力表现,而是基于他人的看法。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一个迈向成功的团队,它的一些成员必须部分重叠,通过共同的工作经历和紧密的合作关系来平衡差异性。多样性的程度,包括第一次合作的新员工与在职者、经过考验的真正朋友以及较为疏远的泛泛之交,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也就是说,在别人的阴影下待太多的时间,将使自己的贡献相形见绌。如果我们从事零敲碎打的项目,或在多个不同研究项目上四处奔波,我们将会逐渐被边缘化。更好的方法是:在无人涉足的领域圈一块地。 ——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成功与年龄没什么关系,而取决于你向着重大突破一次次尝试的决心。—— 《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 人类不是受到微小而不可见的原子的撞击,而是被转化成一系列任务、责任以及动机的不可见的神经元的颤动所驱使。 ——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 我们正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但却日趋精密的被监视状态中。事实上,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在某个数据库中找到线索。
  • 忘掉那些将生命看做掷骰子或是巧克力盒的比喻吧,把自己想象成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做着美梦的机器人,你就会更加接近真相。
  • 虽然万事皆显出自发偶然之态,但实际上远比想象中容易预测。
  • 我们都具有爆发性,而且非常规律。看上去很随意、很偶然,但却极其容易被预测。当然,我们遇到的一些事情会显得杂乱无章,但我们徜徉在其中的方式却是一样的。
  • 一个社区里的人越是相互依赖,对隐私的期待就越少。人们越是需要家人和朋友,就越难以对某件事守口如瓶。只有在信赖金钱化的北美和西欧,人们才会要求独处的权利。
  • 2003年这次大面积停电事件是级联失效的典型案例。网络就像一个运输系统,一个地方的局部失效会使其原本的负载转移到其他节点上。当这些额外负载比较小时,系统可以轻松地将其吸收掉,局部失效被无形化解。然而,当失效节点转移给其邻居节点的额外负载过多时,其邻居节点也会随之失效,负载相应地转移给它们的邻居。一瞬间,级联失效就发生了。级联失效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最初失效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其容量。 —— 巴拉巴西网络科学
  • 基本上,互联网是由少数链接数多的页面串连起来的,80%以上页面的链接数不到4个。然而只占节点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极少数节点,却有1000个以上的链接。
  • 图论学家关心的是相变、子图和巨连通分支,而令社会学家着迷的则是小世界、弱链接和社区。对社会学家而言,拥有一百个节点的网络便难以理解了,而令数学家兴奋的是节点数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情况。 —— 巴拉巴西网络科学
  • 幂律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有很多小事件,而是大量微小事件和少数非常重大的事件并存。但这些非常重大的事件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钟形曲线中。 —— 《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
  •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遵循着某种偏见,以较高的概率去连接自己知道的节点,这些节点是万维网中链接数较多的节点。所以,我们更喜欢枢纽节点。
  • 幂律分布迫使我们放弃了尺度或者特征节点的想法。在连续的层级中,无法找到一个能够代表所有节点特性的节点。在这些网络中不存在固有的尺度。这就是我的研究组把拥有幂律度分布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的原因。
  • 自然界往往厌恶幂律。在常见的系统中,量遵循钟形曲线,而且相关性按照指数率迅速衰减。但是,当系统被迫发生相变时,所有这一切都改变了。于是,幂律出现了——这是自然界给出的明白无误的迹象,表明混沌正在让位于有序。相变理论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从无序到有序的道路,是自组织在强有力地推动,并通过幂律铺就。它还告诉我们,幂律不仅是刻画系统行为的另一种方式,更是复杂系统自组织所独有的特性。
  • 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上任何一对节点之间平均相隔6个链接;任意两个网页之间平均相隔19次点击。
  • 枢纽节点在营销中通常被称为“意见领袖”、“强力用户”或“有影响力的人”。和普通人相比,他们能够就某个产品和更多的人交流。借助大量的社会关系,他们能够最先觉察和应用那些创新者的经验。尽管他们自身未必是创新者,但是他们对创新的接受却是发起新想法或创新的关键。枢纽节点如果抵制新产品,就会形成一面无法穿透并深有影响的墙,创新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果枢纽节点接受新产品,他们会影响一大批人接受新产品。 —— 《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

📚 最**近读的书和文章

📚 读《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罗宾 · 邓巴

闲聊是联结社会团体的一种机制。 —— 罗宾·邓巴

这本书其实是封面和名字吸引了我,是由心理学家罗宾 · 邓巴写的一本书,特别的是,罗宾 · 邓巴是从社交的角度来探讨语言的进化,为什么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因为在罗宾 · 邓巴看来,动物是通过梳毛来相互分辨敌我、是够结盟合作的,而人类发展语言的目的就跟动物梳毛一样,都是一种社交方式,人类通过语言来社交,比如人们常常通过聊八卦的方式来增进感情。

  • 罗宾·邓巴认为,语言的进化跟社交的需求有着紧密的关系,并把这种对语言的观点命名为“声音形式的梳毛”。因为通过“梳毛”来建立关系太麻烦,效果较差,群体规模一大,仅仅是梳毛已经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了,就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生存的概率,也就是通过“语言”,开始的时候,完全达不到“语言”的程度标准,但慢慢的随着进化,有了更聪明的大脑,有了更加适合说话的器官,也就从梳毛变成了说话(或者说,语言是一种升级版的梳毛)。而“语言”如何发挥它的用途呢?那就是通过聊八卦,还有就是通过语言来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表面上看起来是闲聊八卦,但实际上不仅了解了别人,也包装了自己,这也成为了一种通行的社交法则。
  • 邓巴数字:罗宾·邓巴通过精确地计算,发现人类能维持的种群规模在 150 人左右,也就是说,150 人是人类刚好应付得来的人际关系的群体,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 那么,“邓巴数字”和聊八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启发呢,其实有一点重要的启发就是,如果超过 150 人社交范围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是行不通的,就需要尽快调整组织结构了。比如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几个人、十几个人的时候氛围很好,但一旦做大了后,达到上百人、上千人的时候,如果还维持着原先“梳毛”的结构的时候,那一定是会出现问题的,就必须要调整规则策略,设置部门,这也是“邓巴数字”想告诉我们的一个规则。

📖 清未官员的政治病 —— 《读书》月刊 23 年 10 期

张建斌老师开头这段话,概括了晚清的这番“奇形怪状”的景象——

林语堂这样谈论民国政治:“人人在鞠躬尽瘁为国捐躯带病办公,人人皮包里公文中夹杂一张医生验症书,等待相当时机,人人将此病症书招示记者,赶夜车来沪进沪西上海疗养院‘养疴去。疗养院的外国医生哪里知道,那早经传染的脏腑及富于微菌的尿道,是他们政治上斗争的武器及失败后撒娇的仙方。”这不是孟浪的调侃,而是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与为官策略,尤其到了王朝末期,“带病”坚持工作的要员尤多。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农历丁未年)是晚清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新政、立宪、革命交织,上年官制改革带来的部门裁并,此年丁未政争引发的人事更替,让本来就命运多舛的满汉官员前途未卜,不免惶恐躁动,政局动荡,内政外交局势变得极为严峻。多事之秋的清王朝中央重臣、地方督抚要员乃至最高统治者少见奋发图强者,反而是“集体病倒”,形形色色的症状绘就了光绪朝晚期政治生态的怪象图景。

📌 评: 晚清治化是灾难,官乏能臣太少年。 肱骨顶梁多内斗,推行新政力撑天。 已然强弩末时发,早见人心暮岁全。 赵烈文言犹在耳,五十载内必亡焉。

💎 钻石与水的悖论 —— 《南风窗》23 年 21 期

  • 亚当·斯密曾提出一个叫“钻石与水”的悖论,他观察到,水的效用很大,也就是说,水对人们来说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但是,水的价值或者说交换价值却很低。而钻石呢?钻石的效用没有多大,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见过钻石长什么样,照样生活得很好,但钻石的价格却是极高的。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交换价值高的钻石,使用价值却不高,而使用价值高的水,交换价值却很低。
  • 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一百年后,经济学家为解决这个悖论所采用的边际主义分析方法,把经济学划分为两个时代:以客观价值论为代表的古典时代和以边际分析为特征的新古典时代。这就是经济学历史中著名的边际革命。
  • 边际分析与“钻石与水”:亚当·斯密认为的水比钻石的使用价值高,当然没有错,因为他是从全部的水和全部的钻石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水和钻石二选一,那么,由于钻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水却是生命之源,我们当然会选择水。但是我们真正对经济物品做选择时,基本都不是在做这种总量上的选择,而是在边际量上进行选择。那么,什么是边际量呢?所谓的边际量,其实就是最后那一单位的量,假如钻石一共有 100 个单位,前面 99 个单位都有人要,那这第 100 单位人们还愿意出的价,就是钻石的边际价值。由于钻石比较稀缺,很多人都想拥有它,这就导致即便前面 99 单位钻石已经被人买去,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得到这第 100 单位出一个较高的价格。而水可能一共有一亿单位,前面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单位还没消费到,大家就已经觉得足够了,这样的话,就没有谁还愿意为这第一亿单位的水付费了。因此,钻石之所以贵,是因为钻石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显得稀少,它的边际价值高;而水之所以便宜,是因为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水还是太多了,它的边际价值低。这样,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 100 年之后,“钻石和水”的悖论终于被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解决了。

🪴 西晋《博物志》的养生技巧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余养性法即可放用,大略云:“体欲常少劳无过虚”。食去肥浓,节酸咸, 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施泻,秋冬闭藏。”别篇, 武帝行之有效。

最近读了读《博物志》,看到了一个关于养生的观点,翻译过来就是,人要适度运动,饮食要适量,避开肥腻食物,控制吃酸咸食物,减少杂念,减少喜怒情绪,不要追名逐利,谨慎房事。然后春夏注意清泻火气,秋冬注意闭合收藏。

最后这句话是重点,什么意思呢?我以前看《黄帝内经》里面有讲过“闭藏”,和这里的意思差不多,即春夏不要讨厌流汗,此为排出过多阳气,秋冬要避免流汗,保护衰弱阳气,少吃助汗食物,闭藏能量。还是很有道理的。

🎧 Andrew Huberman NSDR 科学休息法

最近我实践了下斯坦佛大学神经科学家Huberman的NSDR(即非睡眠深度休息),确实很有用,推荐一下。

目前Huberman在个人网站提供了10分钟和20分钟版本,并发布在YouTube,链接如下:

📌 10分钟英文原版 Youtube

📌 20分钟英文原版 Youtube

我推荐10分钟版本,午休的时候用一下,效果很好,英文听不懂的话也没关系,B站有up主提供了翻译版,快试试吧!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