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你在36岁前创作了许多作品,但在36岁之后需要把自己所有的创作全部推翻重来,听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会有那个勇气呢?杨万里确实是其中之一,他最早初学于江西派,后学王安石绝句,又转学晚唐人绝句,学得其中奥妙,最后却“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作诗自成一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同时让人赞叹的更是“活法”,“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领。他的诗也为老泪纵横的南宋文艺圈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也让他找回了童心。
杨万里自小家庭穷困,在杨万里三岁的时候,金兵攻入了他的家乡江西吉水县,他的父母就携家中老幼躲到了深山里。待金兵离去后,回到被洗劫一空的村庄,家中仅有的茅草屋也被烧毁了。之后,吉水县发生了旱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杨万里的父亲杨芾是一名秀才,在当地的私塾任教。就算在风调雨顺的年代,他的收入也仅够一家人吃饱穿暖。碰上饥荒和战乱,全家人挨饿受冻在所难免。杨万里曾在晚年写诗回忆道,“啼饥如不闻,饥惯自不啼”,在饥饿的时候,他不再哭闹,因为他早已习惯了饥饿。
杨芾虽然穷酸,却知道要走出贫苦的困境,只有努力读书。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杨芾还要忍饥节食购置大量书籍,用了十年的时间,家藏书籍数千卷。杨芾指着这些书对杨万里说,圣人的智慧都在这里了,你一定要好好领会。“儿时作剧百不嫩,说著读书偏起晚。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杨万里小时候一旦顽皮不好好学习,杨芾就责罚不给他饭吃,强迫他饥肠辘辘的啃完这些书。当杨万里开始沉迷读书的时候,吉水县也流传出了杨万里“啃书当饭”的称号。
在八岁时,母亲因为连年的辛苦劳作,一病不起,早早离世了,杨万里就只能跟随父亲走村窜巷,过起了游学的生活,随着杨万里本身聪明,又不断地学习,父亲杨芾发现对杨万里提出的问题已经无能为力了,就赶到县城为儿子另觅良师。于是,14岁那年,杨万里寄读在松下书院,而杨万里每天读书非常刻苦,刻苦到什么程度呢?他写诗道“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此时寒夜不知何时破晓,虫鸣声让烛光更显孤寂,生活的凄风惨雨不会让他的求学热情就此熄灭。
三年之后,书院的先生向杨芾提议,我也教不了他了,找个名师吧。在17岁时,杨万里拜泸溪老人王庭珪为师,这个王庭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通晓诸子百家,因为为政清明而被迫归隐山林,后来又因为大骂秦桧“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须为天下奇”坐了讪谤流放岭南。刚刚入学没几天,王庭珪便拿出欧阳修,苏轼等的文史学说和二程、张载的理学,而这在当时是禁书。杨万里自然也是知道,但没看过。老师王庭珪说,如今秉持这些学说的人多为主战派,朝廷就发起学禁,打压他们以换得苟且偷安。但是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和世间的公道一样是禁止不了的,只会被不断发扬光大。但很快杨万里也学会了,王庭珪非常喜爱这名聪慧的弟子,但是无奈自己只是做学问的人。他知道杨芾把杨万里送过来是为了科举和功名,但经世之学和为官之道,他无能为力。
一年之后,通过王庭珪的引荐,杨万里拜了刘廷直为师(刘禹锡是刘廷直的兄长)。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也是禁书爱好者。随后,王庭珪为了让杨万里再扩大些知识面,又拜名士刘世安为师,结果不出意料,学的还是禁书。
就这样,杨万里连续学了六年当时的违禁之学,把文学、政治、军事、格物等技能点全部加满,奔赴考场。
到了1154年,杨万里28岁,他来到临安参加科举,和他一起走进考场的还有同为南宋四大诗人的陆游、范成大,后来的宰相虞允文和著名词人张孝祥,最终杨万里脱颖而出进士及第。而这几人也在后来的琼林宴上相识,成为了莫逆之交。在家待次两年之后,杨万里接到任命,前往赣州任司户参军,一个负责仓收的九品小官。
刚刚踏入官场,杨万里本身官职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又很讨厌官腔官调的同事,除了领导之外,他几乎不和同僚交流,平日里结交的都是一些仕途困顿的文学之士,一有空闲就研究经典,吟诗作赋。很显然,这对于他的仕途是不利的。当时他的上司有一位姓黄的通判出于好意,就告诫杨万里,你这么有才也要多花点心思在做官上。杨万里瞬间炸了,反驳道,文章千古事,为官一时荣。他表示情愿选择无病呻吟,也绝不贪图荣华富贵。黄通判一看,那你这么有种,你过去下乡收税吧。杨万里一听这是典型的为难我,因为彼时新苗刚刚种下,收不了税,索性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回到家后,杨万里就与家人商量弃官回乡。父亲杨芾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抡起棍子就是一顿打,最后被继母和妻子拦住了,不过这一顿毒打是让杨万里清醒了。
不折腰的确清高,但是没有五斗米,全家人都会吃不饱。
第二天,杨万里硬着头皮亲自去找领导太守认错,又向黄通判赔礼,表示我以后要再出言不逊,你也可以像父亲一样揍我一顿。加上太守与杨万里的老师之一吏部尚书刘才邵相识,碍于情面,连责备都没有,反而教了他很多官场上的学问。此后,杨万里也学会了逢人作戏,强颜欢笑,在外表上把自己变成了平庸的官吏。
在赣州的三年任期结束后,杨万里带着家人回到了家乡,看着早就坍塌的茅草屋,32岁的杨万里终于攒了些积蓄,给家人们盖了一座有门有窗有柱有梁的房子。
新房盖成,杨万里心情大好,走在家乡的田野间,他看到“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杨万里从这个小乡村走出来,也在这里终老。无论是官场困顿,还是灵感枯竭,这个家始终都是滋润他心灵的地方。
不久,杨万里得到了永州零陵县城的任命,官阶也升迁到了正八品。但是他对学问的追求丝毫没有放松,当时抗金名将张浚也谪居在那里。杨万里一直是他的狂热粉丝,不仅是因为张浚以主战著称,更是由于他深厚的理学造诣,其人更是文武双全。但无奈张浚屡奏抗金几度被贬,心生闷气,始终闭门谢客,杨万里无缘相见。
巧的是,杨万里无意间结识了张浚的儿子张栻,由于两人都爱好理学,便一见如故。当得知张栻是张浚的儿子,便请求张栻引荐。一进家门,杨万里便以弟子之礼拜见了张浚,一番交谈之后,张浚觉得这位后生的学问已经无需指导,便传授儒家的“正心诚意”之学。而杨万里自号的“诚斋”便是从此得来。
而另一位猛人胡铨也来到了永州,由于此前在赣州就早已相识,杨万里就连忙请他为自己的书屋“诚斋”作一篇记。胡铨欣然应允,在文中鞭策他,既然你以“诚”为斋,就要实至名归,牢记一辈子。
这句话,杨万里确实坚守了一生。
对此,杨万里晚年写诗回忆道,“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一个“诚”字点醒了杨万里,让他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成为了他奉守的做人原则,更成为了他创作的活水源头。
在张浚家中,杨万里结识了一位奇人刘子驹(查找资料应是刘芮,师承北宋经学家胡安国)。初次相见,杨万里感觉此人似乎不可亲近,举止怪异,但一番交谈之后,才见其广博精深,是位隐世高人。随后,杨万里恭敬地呈上自己的诗集,让他指导一下。刘子驹随便翻了几页,只是淡淡的说,你的诗句看上去对仗工整,有意境,但只不过是在拾前人的余唾,处处只见刻意雕琢,句句皆是无病呻吟。这番话就像一瓢冷水,让杨万里从头冷到了脚,他在那里杵了良久,突然清醒了,当即向刘子驹行弟子之礼。回到家后,杨万里心里难以平复,因为刘子驹确实说的没错,他将此前的诗作付之一炬,决定重新开始。那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呢?
杨万里陷入了苦思冥想。一日黄昏,他驾着一叶小舟在江上钓鱼。此时夕阳虽已泛黄,但仍有余温,江水清澈,远山冲出江岸。他马上就作了一首诗,“晚日黄犹暖,寒江白更清。远山冲岸出,钓艇背人行。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 当杨万里沉醉于山水之间时,不知不觉中,大鱼咬钩了平静的江面激起了涟漪。他顿时一惊,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诗意无法刻意寻求,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从此,中国的诗坛多了一种风格,叫做“诚斋体”。
在永州零陵县,杨万里不仅结交了很多名臣与文人,还深入田野,了解百姓疾苦。甚至除夕之夜还在奔波忙碌。可是直到立春,他还是无法完成税收工作。对此,他感叹道,“催科不拙亦安出,吾民沥髓不濡骨。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这一年,宋孝宗上位,他启用了张浚北伐,准备收复故土。但这一打仗就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呢?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但杨万里看到这里的农民都快被榨干了,要解决军费的开销,除非老天爷下一场粮食雨,让地上流满钱。 1163年,杨万里三年县丞任期已满,朋友们和乡邻为他准备了欢送仪式,但他不忍分别时的悲伤,于是便留下诗篇,不辞而别。
随后,通过张浚的举荐,杨万里赴临安担任府学教授。可是第二年元宵刚过,家里就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他心里百般焦急,更是万分无奈。“千里来为五斗谋,老亲望望且归休。春光尽好关侬事,细雨梅花只做愁”。他好不容易等到了西湖的春天,却无缘欣赏,匆匆离去,他感觉眼前的梅花和他心灵相通,愁思正如细雨绵绵。 回到家乡以后,国家的坏消息也是淅沥不断,朝廷的北伐遭遇溃败,主和派攻击张浚误国,力主议和。宋孝宗随即动摇,再次罢黜了张浚,向金国赔款,还下了罪已诏,向全国人民道歉。为此,张浚忧愤郁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杨万里得知后,心如刀绞,拿起笔颤抖的写下,“向来无破斧,何用更洪钧。只使江淮草,明年不作春”。他讽刺朝廷已经有张浚这样的名臣了却放在那不用,难道还指望神明来北定中原吗?说明你们根本就不想复国。那么就让野草在宋金边境的淮河边生长吧,明年也没有必要春耕了。
就在同月,杨万里的父亲也病逝了,按照规定,他需要在家守制三年,亲友亡故,国家抱恙,报国无门。却让杨万里慢慢清醒了,国家病了,那就得治,既然以后还要当官,就不能只做平庸的小吏。于是杨万里就开始思考治国策略。他言完墨,摆好纸,开始深思。可是问题很多,很沉重,他也找不到解决方案,无从下笔之时,他便找自己的孩子寻开心。
有一次,他午睡起身,“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玩耍,于是童心大发,把水洒向芭蕉叶,大喊道,下雨啦,快回家收衣服啦。
天真的孩子们听到有人喊下雨了,便纷纷跑回了家。杨万里看到他们的倒霉样,心满意足便回到屋中继续写作。以后,他只要“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国家的命运迷茫,儿童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不再执着于现在,而是看向未来。随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南宋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写下了三十篇策论,共六万字,引用“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将这本书命名为《千虑策》。
1166年,年近不惑的杨万里再赴临安,先后谒见了陈俊卿和虞允文,献上《千虑策》,两人打开书,看到了杨万里竟然揭开了南宋的遮羞布。书中说,这个宋孝宗上位之后就征求强国的意见,只不过是摆摆花架子而已,什么事情搞到一半,碰到一点问题,马上就不搞了。他还奉劝官家“罢球马之细娱,而求圣贤之至乐”,有时间打球,不如好好修身养性,想想这个国家吧。对于国家的未来,他更提出“和不如战,战不如守”。“和”会瓦解士气。想“战”,朝廷又没有决心,主战派也都被赶走了,“守”才是现在应该要做的,必须加强战备,伺机而动。他更指出朝廷的弊端,说现在的政策,“赞其便民者无功,而赞其不便民者则有功也”,凡是利民的便无功而返,害民的反而会被认为有功。虞允文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不禁感叹道,原来南宋还有这样的人物。他手上正好有两个职位空缺,便向朝廷举荐了杨万里。可是杨万里在临安等了半年,任命迟迟不来,钱袋却空空如也。作为待职官员,他只能领取一半的薪水,在家乡可以生活无忧,但是在临安需要住宿,加上朋友应酬,杨万里开始等不起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家继续等待,而这一等就是三年。
其实杨万里是有机会快速升迁的,只需打通关系,送点礼就行了。他不是不知道社会已经腐败到什么程度了,可他依然奉行着他心中的君子之道,一直奉行清水社交,他送别人的只有一首诗,一本诗集,一篇短文,这还必须得是知音之人,如果是其他人花钱来买呢?他就一直拖稿。他曾借由一名工匠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坚守,他说“唯恐负技,故以人徇技,而不以技徇人,其于人也不有所迎而有所撄,以至于斯也,然予之贫可守,而予之守不可悔”,我愿意奉献我的才华,但绝不会用我的才华来追求个人利益。对于他人,我既不迎合,也不排斥,贫穷我可以守住,虽然遗憾无可避免,但我绝不后悔。没过多久,陈俊卿和虞允文双双升任副宰相。
1170年,杨万里再赴临安升任国子博士。当他们一家抵达临安后,主战派的胡铨和陈俊卿被赶出并告诫家人不许多买一件东西,以免归乡时增加负担。
他,要准备在朝堂上“冲锋”了。
了朝廷。杨万里得知后,非常愤怒,于是回家第一件事就先把路费存好,
不久,宋孝宗要任用奸佞张说担任军务要职,张械力争不可,范成大作为中书舍人,拒不起草任命,这两位好友毫无意外的被排挤出朝廷。对此,杨万里忍无可忍,但这只是皇帝亲定的,轮不到他这样的小官插手,但杨万里不顾一切,同时上书质问皇帝和宰相虞允文,他说,朝中贤才离开了,奸佞小人却留了下来,对此你们都没有话要说吗?张栻被赶走,是因为他以往的政治言论招致小人的中伤,可你们呢,却不主持公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杨万里还不过瘾,更写诗讽刺,“道旁小树复低枝,摘尽青梅肯更遗。偶尔中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他说道旁的小树就像现在的朝廷,曾经是硕果累累,枝条低垂,那些酸涩的青梅谁也不肯放过。偶尔遗漏一个也迟早会被人摘走的,这一树的好果子都没了,将来谁都没有好果子吃。一个芝麻小官竟然敢于干涉朝政,写诗讥讽,杨万里的正直无私轰动了朝野。
宋孝宗因为多方面原因(史学界对此有争议),没有处罚杨万里,反而把他升任太常寺博士,而杨万里上书中的奸臣韩玉被罢官,但张栻依旧被赶出朝廷。杨万里一看,我自己连回家路费都攒好了,你却给不降反升,看来需要加大力度,于是他越级上劄子给宋孝宗大谈税赋问题,“臣闻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结民心,在薄赋税,薄赋税,在节财用,节财在陛下而已”。他还谈论立法问题,表示立法不如守法,守法要从皇帝做起,大官家,你多次违背祖宗的决定,任用奸佞,提拔外戚,再这样继续下去,再多的法律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对此,能看得下去的,宋孝宗就批一下,看不下去的就当没看见。在1174年的时候,杨万里的升迁趋势就此打住,被外放常州,于是他就上书请求做祠官,也就是只拿俸禄并不赴任的闲官,这时杨万里陷入了纠结,既然朝廷容不下忠臣,为什么不彻底辞官呢?既然现现在没有饿肚子,为什么还要贪恋俸禄呢?百般思量,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传来了子规鸟不如归去的叫声,杨万里找到了答案,“道涂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涂间”,虽然他的仕途依然困顿,但在回乡之后,心里却开辟出了无边的乐土。终于在一个夏日,杨万里写下了这首人人都会背诵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家的温暖再一次治愈了游子的心,也让杨万里的诚斋体走向成熟。随后,他的辞呈没有得到批准,仍旧出守常州。在路上,他翻阅自己过往的诗集,发现从焚烧诗稿以来,14年才写了580首诗,这样的产出实在太少了。除了公务繁忙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只有灵感勃发时才偶有佳作。到了常州以后,他开始报仇雪恨般的更新,14个月总共写了492首诗,几乎日更。为此,他每天下午带同僚散去,庭院空旷之时,便拿着扇子“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天地间任何微小的生命都能引起他丰富的联想。
于是“万象毕来,献予诗材”,他发现原来作诗一点都不难。也许是上天怜爱杨万里,那一年常州风调雨顺,杨万里圆满完成了税收任务,作诗也就更有兴致了。一日,他在花园里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便写诗道,“偶尔相逢细问途,不知何事数迁居。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他发现蚂蚁相遇时会用细细的触角打招呼,仿佛在问,为什么要这样来来回回的搬迁,如此微小的身躯能吃多少食物呢?但是蚂蚁归来之后,却发现已有满满一车的收获了。
虽然杨万里已过天命之年,但是他却找回了童心。一个冬日夜晚,他正在熟睡。“梦回纸帐怪生寒,童子传呼雪作团。已被晓风融作水,头巾不裹起来看”。杨万里因为一阵寒冷而醒来,睡眼惺忪,正想分析一下天冷的原因,突然听到孩子们在外面呼叫,下雪啦。下雪啦。他禁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忙披衣起身,头巾不裹起来看。后来,好友姜夔这样形容杨万里,“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他说,只要杨万里作诗,花月就没有闲暇的日子,山川都惧怕与他相见。
在疯狂作诗的同时,杨万里在常州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这时,朝廷的敕命也来了,调任杨万里去广东。离开时常州老百姓“拦街父老不教行,出得东门已一更”,他更是与常州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情。“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他感觉常州的山水正在挽留自己。柳条知道无法牵绊住他的船,就派遣漂泊的飞絮送他远行。
杨万里抵达广州不到一年,由于政绩显著,就被升任为广东邢狱共事。随后,潮州的沈师发动农民起义,攻入梅州一带,杨万里亲自带兵镇压,因为自己的老师里面不乏文武双全的,他也懂些兵法,此时他斗志昂扬,“貔虎诸方集,搀抢一笑空。区区鼠子辈,不足奏肤公”。第十三个月,杨万里全胜而归。
宋孝宗收到捷报后,称他“仁者有勇,书生知兵”,并特赐直秘阁贴职(相当于皇帝秘书,兼职),以示荣宠。而这时杨万里的继母病亡,他即将起程回家。各郡太守听闻后,纷纷送来了赙仪,而杨万里将这四千多两白银如数退回。三年守制期满,杨万里被朝廷召回前往临安任吏部员外郎。刚刚安顿下来,他马上就写诗给藏书家好友尤袤,“花底春勾引,灯前夜校雠。何如添我住,二老更风流”。他说我住的地方太漂亮了,我被这里的花迷到不行。晚上更是花影浮动,让我无法集中精力读书。那么好的地方我怎能独享呢?不如你也过来住吧,让我们一起花前风流,一起养老,好不好?
在《鹤林玉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尤袤管杨万里叫“羊子”,而杨万里则管尤袤叫“蝤蛑(浙江地区青蟹的叫法)”。一日,两人游玩西湖之后,豪饮狂歌,不亦乐乎。席上正好有一盘羊肠和青蟹,尤袤就夹起一块羊肠说,羊子,看看你的花花肠子好不好吃。杨万里则不露声色地夹起一块青蟹说,羊子还有肠子给大家品尝,而此公呢?肠子都没有。可惜尤袤的诗作连同三万册藏书一起被大火烧毁了。如今我们只能看到杨万里单方面的唱和之作,再也无法看到他们斗嘴的场景了,这真是历史莫大的遗憾。最后,杨万里遇见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友陆游。南宋四大诗人除了范成大卧病在家之外,在临安欢聚一堂。一日,他们在张滋家中聚会,陆游一时兴起,竟然向一朵海棠敬酒。杨万里见状,便附诗道,“伟哉诗人桑苎翁,持杯酌酒浇艳丛。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杨万里说,你们看老陆脸颊红润,是因为花呢还是因为酒呢?想必大家也不必多问了吧。宴席上,张滋命家中歌姬舞女拨弄管弦,歌舞佐酒,陆游还应歌姬新桃的请求,为她在团扇上题诗,“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诗中巧妙融入新桃二字,赢得了全场欢呼。陆游和新桃喝了一杯又一杯,直至东倒西歪,醉卧海棠。此情此景,杨万里再为陆游写下,“落花满面雪霏霏,起来索笔手如飞。卧来起来都是韵,是醉是醒君莫问。好个海棠花下醉卧图,如今画手谁姓吴”。
其实,陆游虽然放浪形骸,自号“放翁”,心里却满是无法收复故土的遗憾,早已是一片无边的苦海。而杨万里虽然生活检点,举止严谨,但他心里却是一片充满诗意的乐土,就像那年盛夏的西湖一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西湖旁,杨万里还遇见了文坛的后起之秀姜夔,初次见面,两人便成为了忘年之交,杨万里更是在文人聚会上极力推荐姜夔,使其在临安名声大振,虽然已是文坛大佬,但杨万里却无力为他谋得一官半职,只能把他推荐给土豪朋友范成大。随后,在吏部安排人事的政务中,杨万里又写下了《荐士录》,向朝廷推荐了六十位人才,其中以朱熹为第一。
到了1185年,福建地区发生地震,按照古代天人感应的理论,这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必须及时反省。杨万里为了再“气”一下宋孝宗,回家马上奋笔疾书,上奏《论天变地震书》,他说你刚上位主持北伐,想要收复故土,怎么伐到一半就不伐了呢?当时说金兵善骑马,我们精于水战,为此造了这么多的战船,如今都快在淮河边境上摆烂了,如果没有了淮河,那么南宋的其他江河也将不复存在。现在那些让金兵害怕的英雄,像岳飞、张浚、虞允文都已逝去,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机会重振旗鼓。他希望朝廷采取不战不和的态度,备粮、备兵、备人才。
他接着还说,作为皇帝,光有圣德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执政能力。不要因为现在资源和人口充足而忽视了我们即将面临的战争。不要固执己见而忽视大臣们的忠言。这些问题都是朝廷中不能说的秘密,现在被杨万里一一捅破了,这道劄子就像一块巨石,砸向了犹如死水的朝廷。作为太子侍读的尤袤还把这篇文章当作教材给太子研读,宋孝宗看完之后脸有点挂不住,但假装没看到。在两个月后,再加任杨万里为太子侍读。 一年后,太上皇赵构薨了。这个时候,宋孝宗竟然要学民间的孝子,为赵构守孝三年,就提出了让太子监国。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有了两个皇帝,朝中势力也必将分裂为多个党派,如果两个皇帝政见不同,会演变成激烈的政治斗争。于是,杨万里和尤袤商量,决定给宋孝宗和太子各写一通奏章,一面告诫太子必须要千辞万辞,另一方面恳求孝宗收回成命。再看到局面无法挽回时,杨万里告诫太子,你一定要任何事都要向你的父皇汇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宋孝宗随后的举动让杨万里彻底绝望了。按照当时的礼治,赵构的灵位要供奉太庙,还要让已故大臣同享祭祀。洪迈(《容斋随笔》的作者)未与众臣商议,私自拟定已故大臣的名单并呈给了孝宗。名单公布后,众声哗然。于是杨万里上奏《驳配飨不当疏》书,表示名臣张浚不得配飨,却混进一个附和秦桧、杀害岳飞的奸臣,杨万里指责洪迈此举欺骗、专断、自私,无异于指鹿为马。杨万里四个字直接骂了两个人,把洪迈比作赵高,把宋孝宗比作秦二世。宋孝宗看后气到身体颤抖,骂杨万里“直不律中,性情是狷,不守中道,不堪大用”。
被享太庙虽然只不过是对当朝政治人物的评价,但所表明的是朝廷的政治态度,是用来告诫大臣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未来是应该效仿秦桧还是张浚、岳飞呢?如果是非忠奸都可以颠倒,那这样的朝廷根本不值得留恋。宋孝宗于是为了平衡各方舆论,把杨万里和洪迈双双赶出了朝廷。而配享名单由于是官家钦定,便不再变更。随后,好友尤袤也向朝廷抗议,被请回了无锡老家。
杨万里这次被贬为了筠州知州,在赴任途中经过严州时,陆游早已在严子陵钓台上摆下宴席,双方除去官服,只以友人身份出席,因为此时两人在政见上有所不合,杨万里对朝廷屡次失望,愤然离去。而陆游一生都是复国热情高涨,在花甲之年再入朝廷。杨万里曾多次规劝他,不要把一世英名毁在了这样的官家身上。而陆游呢,却一意孤行,所以这次宴会只为友人送行。酒到八分时,陆游拔剑起舞助兴,舞罢,他也要求杨万里表演一个节目,杨万里则起身即兴吟诗一首,“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两度立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犹嫌数骑传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他说,我两度走入朝堂,如今已经走到了尽头,是时候回家养老了。虽然我仍关心这个国家,但也更向往山林的生活。我不希望自己在归乡时看到白发映照在江水之中。于是“一杯复一杯,管他玉山颓不颓”。
那一天,两位文坛泰斗一醉方休,然后各赴前程,为历史留下了一段文人相重的佳话。
之后,杨万里安顿好家人,独自赴筠州上任。那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东都洛阳的春天,“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他听说洛阳的春天很早就来了,可为什么这里还没有入春的迹象?在梦中,他看到洛阳的桃树上绽放着三四朵粉红的花朵,把春天的消息告诉他这个日思夜想的人。
1189年,杨万里63岁。宋孝宗让位给太子赵淳,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随后杨万里再次被召回朝廷,任正四品的秘书监。这个时候,金国的使臣要来考察,就由杨万里负责接待。于是他乘坐官船沿着大运河北上,并且第一次见到了长江。
面对滔滔江水,杨万里满腹惆怅不停翻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他说,此时霜冻凝结住了空气,没有一丝微风,只有东南方的临安,云雾呈现出一片碧绿,阳光射在波涛上闪耀着红光。虽然那里的英雄名将都已凋零,可临安呢,还是像六朝一样,在雪晴之后展现出一片盛晴。言外之意就是你这南宋还不如六朝呢。最后他说,“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历史曾评论,这么好的一诗,到最后一句泄气了,外交工作和煎茶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扬子江畔的金山上,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吞海亭,专门为款待金国使者修造。只要金人在那里喝茶,喝到满意了,使命就算完成了。对于杨万里而言,这真是莫大的刺激。杨万里白天汲水煎茶,但夜晚却借酒浇愁。在80天接送的行程中,杨万里的心情非常激动,写下了352首诗,平均每天4到5首,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却只能充斥于字里行间。当他登上金山之后,看到天地的气力汇聚在长江之中,滔滔江水势不可挡,而金山呢,屹立在江边,不曾有一粒灰随风舞动,更不曾有一块砾石随浪潮而去。祖国的山河令人感到自豪,可它的主人呢,自称是敌人的儿曹,割地赔款纳贡,真的是“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回到朝中不久,杨万里就遭到了政治暗算。这一年,朝中要为宋孝宗编纂日历,按照正规流程,孝宗日历的序应该由杨万里来写,可是宰相留正偏偏要插一脚,也找人写了一篇序并呈给孝宗。结果不出所料,杨万里气得不行,在装订孝宗日历时撕毁了自己的序言,只放了留正的那一篇,上书宋光宗《自劾状》,他说,撰写序言是我的职责,现在不被采录而让人重写,可谓是我的失职了。请官家给我严厉的处罚,以警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这就犯了官场的忌讳,把官员私底下的矛盾公开,也意味着再也无法团结一心了。一个是宰辅大臣,一个是小小的词臣,谁是谁非,让官家怎么定夺呢?
宋光宗是向着杨万里的,退回了奏状,这就表明整件事都是宰相的错。可这个留正脸皮也很厚,就是赖着不走。于是杨万里再上一状,他的态度很明确,官家既然认为我没有错,那么留正就应该走人。现在留正不走,那就是表明整件事都是我的错,我也不让官家为难,迈开大步自己走。宋光宗还是执意挽留自己的老师,给杨万里升了官职,就在这个时候,太上皇宋孝宗出面了,拿出祖训教育了自己的儿子。
杨万里被赶出了朝廷之后,光宗与孝宗之间的矛盾加剧,给奸臣留下了更多可乘之机。当时很多正义的大臣都为杨万里叫屈,中书舍人倪思更是准备好抗命,拒绝起草贬谪杨万里的敕命,杨万里知道后,急忙写信劝阻,轻描淡写的说“死无良医”,他表示自己的臭脾气和这个朝廷都已经无药可救了。
随后,65岁的杨万里被贬为江南转运副使,他本想辞官归隐了,但是宋光宗对他十分眷恋,使他进退两难。作为转运使,需要舟车劳顿去各个州县考察民生。因此也让杨万里有了更多机会接近人民和自然,他的诚斋体也有了再一次的飞跃。在新市镇,杨万里在一家客店中看到一个小孩追着蝴蝶玩耍,于是就写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桑茶坑道中,他看到了一个牧童,又写下,“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到了1192年,杨万里收到尚书省的命令,要在他管辖的州县内发行新货币,并且规定老百姓持有的旧货币只能兑换70%的新货币,这相当于老百姓的钱还贬值了30%。杨万里一看就知道,这是相当拙劣的敛财手段,新旧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会造成商贾亏折,皇惑罢市。于是他就回奏朝廷,恕不奉命,因此再一次得罪了宰相,被贬赣州。等接到贬谪任命之时,宋光宗叫停新貨市的文件也下来了。万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区区的四品官,却叫停了朝廷的政策,在宋朝没有,历史上更是少有。于是,他将在任期内所收礼金一万八千两,全部充作军费,向朝廷再上一道子,称自己因病不能前往赣州赴任了,未等朝廷回复,他就租了一条船向着故乡而去。回家的路上,他站在船头高歌,“青山不形眼底,雌黄不出口中只有一罪不赦,唐突明月清风”。
1192年,杨万里66岁回到家乡后,就规划起养老生活。他见过富豪好友范成大家中园林有万顷之广,连尤袤家的也有十亩园林,他很羡慕。也想拥有一个小花园,老来可以散散步。但杨万里没那么多钱,正好房子东面有一亩空地,他就自行设计,用花草树木的横断曲折铺设了九条小径。随后,他将花园命名为三三径,并附诗道,“长恨无钱买好园,好园还在屋东边。周遭旋辟三三径,只怕芒鞋却费钱”,虽然花园不大,也不豪华,但杨万里却满心欢喜,还怕自己太爱这个花园,会把草鞋踏破,浪费了钱。我每次读来,都笑的不行。
随后,此时在朝的光宗批准了他辞去赣州太守的申请,并回复到“朕不汝忘也。可特授秘阁修撰、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给了他个名分领俸禄,还升了他的官职,为此,杨万里上书向宋光宗表示谢意。写完之后,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可笑,又写下了一首七绝自嘲,“饱喜饥嗔笑杀侬,凤凰未可笑狙公。尽逃暮四朝三外,犹在桐花竹实中”。杨万里真的狠起来,连自己都要怼,他说,你以为自己辞官了就像凤凰一样清高了吗?我们总是对被狙公摆布的猕猴无情嘲笑,可是凤凰也要吃帝王家的“桐花竹实”,同样也没摆脱朝三暮四的摆弄,实在没有比猕猴清高多少。但为了家人吃喝,他只能厚着脸皮再吃几年俸禄了。
不久,他和几个乡邻外出游山,在山林间走走停停,晚上就住在松源的一家旅店。一早起来,杨万里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便写诗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他说,千万别听信什么上山艰难,下山容易,你看看这山就是个熊孩子,一会儿拦着不让我走,一会儿高兴了呢又放我出去。
1193年,宋孝宗死了,宋光宗自称有病,不肯为父亲主持葬礼,后来被朝廷大臣废黜,强迫禅让给他的次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宁宗赵扩。之后,朝廷陷入了韩侂胄与赵汝愚的内斗,赵汝愚拉拢了朱熹、叶适等理学之士,而韩侂胄为了把持朝政,就扛起了反金复宋的大旗,笼络了像陆游、辛弃疾这样的主战人士。
杨万里作为一名清节之士,在政坛和文坛的声望一直很高,自然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棋子。导致杨万里是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先是赵汝愚请奏宋宁宗升了杨万里的官阶,随后又派朱熹写信规劝杨万里复出。可朱熹才复出半个月,信件还未送达,就已经被韩侂胄安排的言官举报他纳尼姑为妾,与儿媳通奸,遭到了罢黜。 杨万里收到信件后,步入三三径,一阵微风勾起了他的深思。“晓风细细复鲜鲜,也不鸣条也不喧。却被花枝勾引著,掀桃舞柳恣他颠”,他说微风被花枝牵绊,桃柳翻腾起舞。其实我也一样,“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之后,朝廷还是以各种理由请他回朝,于是杨万里就让他的儿子门荫入仕。
上书请求致仕,朝廷不但不允许,还晋封为吉水县开国子爵,食邑五百户,让他的儿子门荫入仕。
杨万里此时真的后悔了,当时就不应该多拿两年俸禄,就写诗给朝廷,求求你们放过我这个老头子吧。“但有花开日,无非饮醉时。白头何所用,满与插花枝”。他说,我这颗头颅现在除了插花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你们就不要再来找我了。
1199年,杨万里73岁,他还是坚决不肯出山,朝廷也终于同意他退休了。此时,杨万里心中释然,忽见窗前的树上停了一只沙鸥,他想对沙说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开ロ,沙鸡却已飞走,于是写下了一肉词,“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他想说沙鸥啊,我已经不在官场,咱们都是江湖散漫之人了,请不要再避开我了吧。但是朝廷里的人还是没有放过杨万里,在这几年间,韩侂胄多次为他加官进爵,但杨万里上书只谢皇帝并未一字提及韩侂胄,而韩侂胄手下的人也多为杨万里的好友,这使得杨万里碍于朋友面子,没有办法与他决裂,但也不能表态,只得旁观。一日,他在三三径为水仙花添水之时,有所感悟,又写下“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那些娇滴滴的花儿们会用各种状态提示人们去为它浇水。而杨万里无需像花一样争诉,只需一本书、一首诗、一朵花,就能滋润他的生活。
之后,韩侂胄为了逼杨万里表态站队,出了一道让杨万里不得不表态的难题。当时太皇太后把西湖南面的一大片花园赏赐给了他,经人修缮之后命名为南园,需要请文坛翘楚做记刻于石碑之上。韩侂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万里,而且还是明码标价,只要您老人家来写,我就给你一个三品翰林学士,这个职位是文学之士的最高荣誉,不仅代表着你就是文坛盟主,更是登上宰辅之位的最后一个台阶。
但杨万里冷冷的回了七个字,“官可丢,记不可作”。面对杨万里冷若冰霜的回复,韩侂胄反而没有报复他,还在一直给杨万里赏赐,期待他的回应。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杨万里一直都在与疾病作斗争,郎中劝他要好好养病,不要再作诗劳心了。家人也日日监督他,但杨万里明明已是“半似枯禅半似痴,也无何虑与何思”,却还要从病床上起来,“偶看清晓双双蝶,飞遍黄花一一枝”。他明明知道自己著作已成,却还说“荒诞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好像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就连做梦也会梦见,“也不欠渠陶谢债,夜来梦里又相寻”。
杨万里在79岁一场大病出愈之后,发现自己还能走进山林,“莫将一病苦忧煎,山尚能游石可眠。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他为山上能游食可眠而欣喜,并称老夫犹是地行仙。
这年端午,杨万里感觉神清气爽,独自来到了三三径,走了好几回,回家后还想喝点酒,但子女们不肯通融。于是他就拿出白居易的《香山集》逗着儿孙们和他一起读。随后他写下,“病里无聊费扫除,节中不饮更愁予。偶然一读香山集,不但无愁病亦无”。但是没想到,这竟是杨万里人生的最后一首诗。
一日,家中亲戚来看望杨万里,谈到韩侂胄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杨万里听到后嚎啕大哭。让家人拿来纸笔,写下“老而不死,恶况难堪,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狼子恥,危谋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不免逃逸,今日行,书此为别,汝等好将息,万古万古”,正因为我活得太久了,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听到国家的噩耗。韩侂胄这个奸臣,动战争,残害百姓,如同饿狼一般。我保住了这颗头颅有什么用,却无法报效国家,只能孤独悲愤地逃离。今天我要离开了,留下此信,你们好好保重。
写完之后,杨万里把笔狠狠的扔在了地上,脑袋砸向了几案就去世了,年八十岁。
之后,家人把他葬在了本乡乌泥塘,距家八百步。
其实评价杨万里,钱钟书先生曾有过比较中正的点评,他认为杨万里诗作多关注于天然景物,关心国家的作品不及陆游多且好,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不及范成大的多且好,钱钟书还认为杨万里的诗作很聪明、很省力、很有风趣,新鲜活泼。 但这,才是杨万里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读一部诗集就是这样,仿佛眼前过去了一段人生,有的人面对失意,或苦恼,或悲痛,比如陆游、辛弃疾;但有些人面对困难,选择了乐观、随性,比如刘禹锡、杨万里。到目前为止也写了至少二十多篇诗词人生的文章,不仅是想告诉我的后人,也想在写的过程告诉自己,人生道路上,有些人就是有着更多的困难、挫折、失意,但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乐观、积极的生活下去,活成自己。
纵观杨万里一生,他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坚守住了一个“诚”字,诚是滋养人生的品智,也或许因为诚,人生会有遗憾,会孤独,甚至会挨饿。但如果在真诚和妥协之间徘徊了,不妨回头来看看杨万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