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小王子》的评论区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十几岁的时候渴慕着小王子,一天之间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是在多久之后才明白,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他有多么难过”,提及《小王子》,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那是给小孩子看的童话故事,但真正的童话从不设限。而《小王子》便是一部映照着成人心灵的童话,尤其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很多人往往追求外在物质,直到老去都不明白什么是爱。或许,真正读懂《小王子》的那一刻,并非告别了童年,而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成长赋予的重量。
《小王子》的故事始于一场飞机失事,一个飞行员迫降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正中央,四面荒无人烟。就在他试图去维修飞机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金发的小男孩。小男孩说他自己叫小王子,来自很远的外星球,经历了一系列旅行来到了地球。然后飞行员就一边维修自己的飞机,一边听小王子讲述着自己的过往。

一开始小王子聊起了自己的星球——B612,在这个星球上有着3座火山,有着小王子很喜欢看的日出日落,还有着坏植物——猴面包树。小王子一个人在星球上生活了很久,有一天,一朵玫瑰却在土地上长了出来,那是小王子的星球上第一次出现玫瑰。小王子很喜欢它,每天给它浇水,为她遮风挡雨,爱护她。玫瑰很漂亮,她也很爱小王子,他告诉小王子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朵玫瑰,但是玫瑰太过骄傲了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经常语出伤人,让小王子感到很受伤。所以小王子为了逃避离开了他的星球,踏上了游历之旅。小王子一路途经了六个小星球,上面分别都居住着一个大人,分别是没有臣民但满心统治欲的国王;认为自己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自大狂;自我矛盾的酒鬼;想要占有所有星星却没空仰望星空的商人;盲目点灯熄灯的点灯人;还有教条主义的地理学家。

在小王子看来,这些大人真的是很奇怪。后来小王子来到地球,他降落在了沙漠上,在这里他首先遇到了一条蛇,蛇告诉他可以帮助小王子回到遥远的故乡,让他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来找他。然后小王子开始在地球上四处游历,有天他偶然发现了一个玫瑰花园,里面有整整5000朵玫瑰。这时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朵。接着他遇到了一只狐狸,小王子想和狐狸玩耍,但狐狸说,我不能和你玩耍,因为我们之间还没有联系,我们彼此之间还只是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你要说服我,我才能和你一起玩。之后狐狸教会了小王子如何驯服自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狐狸的教导让小王子明白他和玫瑰的关系也是一样的道理,玫瑰本身并不是唯一的,但是自己日复一日的与玫瑰相处交流,让这朵玫瑰成为了最特别的一朵,一朵只属于他的玫瑰。小王子讲到这里的时候,距离飞行员坠入沙漠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飞行员的水喝完了,两人决定一同去找水井,第二天早上他们找到了水井,小王子喝完了水,告诉飞行员自己今晚就要离开地球,回到自己的星球了,希望飞行员不要来看,因为那可能看起来很痛苦。
到了晚上,对小王子万般不舍的飞行员还是来了,他看到小王子和最开始的毒蛇在一起,原来蛇说可以帮他回到故乡,是指用毒把小王子的肉体杀死,让他的精神回到故乡。在夜空下,小王子告诉飞行员,自己要送他一个礼物,那就是天上的星星,他说,你只要一抬头,就能想到我在其中的一颗星球上快乐的生活着。最后,飞行员目睹了被蛇咬了的小王子缓缓倒在地上,他的肉体死去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即使你没看过这本书,只是听我讲故事,也不难看出在小王子的书中有着许多的象征,飞行员、猴面包树、玫瑰、狐狸、蛇、六个星球的人等等,这些形象到底象征着什么,不同的人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它里面颇有深意的情节和对话,让小王子成为了一部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比如《栗树下的晚餐》作者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就曾把《小王子》中的哲理比作一座大教堂或布满星空的天穹一样无穷无尽。
但深究到底哪种看法更符合作者的原意意义并不大,因为这与《小王子》口中只在乎结果的大人没什么两样。我想这也绝对不是作者希望我们去做的。只要是你真正用心感受到的那就是真实的,那就是作者想让你看到的。就像书中狐狸所说,“真正重要的,不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不过我更愿意相信,小王子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淳朴而干净的描绘爱的故事。当然,这里的爱并不单指爱情,而是广义的爱,包含爱情、友情、亲情等等,但爱情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现的是小王子从不认识爱到理解爱、明白爱的过程,即小王子对爱的认知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懂爱的阶段。小王子一直独自生活在一颗小星球上,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从未接触过其他人。这个阶段的小王子对爱只有一个非常朦胧的感觉,象征着我们幼稚的童年。他喜欢火山,只是因为火山可以帮他烤面包,喜欢日出日落,只是因为看着他们可以带来好心情,讨厌猴面包树,那只是因为他们会把星球给毁掉。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孩子的心里不会掺杂过多的现实因素,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只是决议单纯的好恶。这时,一株玫瑰在他的星球上盛开了,小王子为她日日浇灌,为她除虫,拿玻璃罩为她挡风,这让他与玫瑰之间诞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这毫无疑问就是爱情的象征。
但是,面对心高气傲、心口不一的玫瑰,小王子时常手足无措,他也并不能理解玫瑰矛盾的言语下隐藏着的爱意。玫瑰说,她有四根刺可以防止自己被老虎吃掉。小王子耿直的回答,老虎不吃花,但小王子不理解,实际上他只是想让小王子夸赞她。玫瑰说她讨厌风,让小王子给他找一个屏风。小王子很困惑,花为什么会讨厌风呢?但小王子不理解,实际上她只是想看小王子是否愿意为她付出。玫瑰在小王子面前故意咳嗽,故意想让他感到内疚,这让小王子觉得她简直太做作了,但小王子不理解,实际上她只是想让小王子更在乎自己。
实际上,这正是很多情侣、夫妻间常会有的矛盾,男生往往更偏理性,而女性往往偏干感性,女生往往不会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男生则不善于理解女生话中隐含的含义,男生不知道女生对你撒娇蛮横,恰恰证明她在乎你,她绝不会对一个普通朋友做这样的事。而女生也不知道,男生的思维都很直,跟他们说话越直越好,最好就别绕弯子,而这种差异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积累出矛盾。
小王子和玫瑰都是第一次懵懂的遇到爱,两人也都不懂爱,也不懂得如何互相理解,如何互相退让,而这脆弱的感情就在这互不理解,互不退让的情况下,最终让两人走向了对彼此的不信任和伤害的境地,也让小王子负气出走,踏上了旅程。
此时,小王子来到了第二个阶段,探索爱的阶段。小王子一路途经了六个小行星,遇到了六个奇怪的人,虽然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小王子总觉得这些人好像都缺少了什么,并对他们的行为发出了感叹,大人们真的很奇怪,这些人是小王子世界中成人的象征,成人褪去了童真,但同时也丢掉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他们变得只会关注自己片面的欲求,国王只在乎别人是否听命于自己,自大狂只在乎别人是否崇拜自己,酒鬼只在乎醉酒的快乐,商人只在乎笔下那对毫无意义的数字,点灯人只在乎自己的工作,地理学家只在乎他的知识。他们的星球上都只有他们一个人,这象征着人们都以自己为中心,他们只在乎自己所在乎的东西。换而言之,他们逐渐丢弃了关注他人、珍视他人的能力,丢掉了爱人的能力,变成了现实且无聊的大人。但这些大人们的存在也给小王子带来了启示,用反面教材的方式让他明白到一个没有爱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接着,小王子便来到了第三阶段,明白爱、并重新寻找爱。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了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狐狸。狐狸在书中其实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告诉小王子,“驯服”才是爱的核心,而“驯服”无疑也是这部童话的核心。狐狸说,如果没有“驯服”,没有“建立联系”,“现在对我来说,你不过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千百个小男孩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用不着我。而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它千百只狐狸没什么两样。但是,一旦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不可缺了。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我也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
这里的“驯服”是一个比喻,不能真的用现实中的驯服动物去理解它。在狐狸的语境中,“驯服”的意思就是和一个人“建立联系”,如果没有“驯服”就不会有爱。狐狸告诉小王子,如果要“驯服”他,“首先你要离我稍远点坐着,最好在同一个时间来,然后每天你可以做的稍近一点”。狐狸所说的驯服方法,隐含着的就是爱的核心——付出与责任。
爱一个人,是你要对她(他)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从远处开始,慢慢与她靠近。“每天同一时间来”则意味着你对他(他)肩负的责任。你不能今天爱,明天就不爱,持续而坚定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爱的本质是付出与责任。
这是《小王子》这本童话想告诉我们的一个观点。听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想请大家深入的去思考这里面的含义。以爱情为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先爱上一个人才对她(他)付出时间和精力,还是对这个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之后,才真正的爱上了她(他)呢?
另外,所谓责任到底是一种外界强加的束缚,还是一种源自你内心自发的行动呢?你对爱人负责,对子女负责,对很多重要的人负责,这是一种被动的束缚,还是一种主动的承担呢?
这其实是两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而小王子在思考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和玫瑰的爱究竟是何物。他的玫瑰本来确实不是唯一的,他和那花园里的五千朵玫瑰也没什么两样。但正是自己每日的浇灌,正是自己日常的爱护,正是两人日常的交流,才让这朵玫瑰成为了最特别的一朵,一朵只属于他自己的玫瑰。所以小王子后来才会对自己的不负责感到愧疚,他说,“可惜我从前什么都不懂!我应该看她的行动,而不是听她的言语!她为我散发芬芳,点亮我的生活,我不应该离开她的,我应该看出藏在那些小把戏后面的柔情。花儿的心思好难琢磨的!当时我太年轻,不懂得什么是爱”。
最后,小王子用消灭自己肉体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小星球上,与他心爱的玫瑰重逢。应该说让人伤感吗?还是让人欣慰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结局。
不过这个故事虽然很不错,但是好像还是很难理解“爱”,如果你随机找一个人说爱是什么,那么大部分人都很难说个所以然来,因为“爱”作为一种人类在现实中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对他有过数不清的研究和定义。 小王子告诉我们“爱是付出与责任”,这是伦理学范畴里对爱的一种解释;而在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爱是人类对至善至美的一种追求的渴望;斯宾诺莎则认为爱是所有善的、好的、幸福的事物的源泉。在心理学范畴中,爱是一种强烈、积极的情感心理状态。在儒家文化里,爱是一种仁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基督教中,爱是一种博爱,它来源于上帝,既是上帝对人的恩赐,也是上帝对人的要求。而在爱上,有着爱情、亲情、友情等等。但人们首先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爱情”。
因为亲情的基础来自于血脉联系,友情的基础来自于志同道合,他们都不需要过多的主动付出和维护,而爱情的基础是最需要主动的实践和体验的一种爱。
但无论人类在理性上如何去定义,爱终究是一种我们感官上的感性体验,它无疑有一定理性的部分,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出一种非理性。我们难以用理性把握,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用重复实验去验证、确定一个所有人都能理解并认可的定义。
但爱确实需要实践。爱归根结底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验。就算你精通心理学,研读过所有的哲学著作,通读宗教典籍,但如果你从未在现实中真正感受过爱,那你也绝对不可能真正去理解爱。如同小王子不曾离开他的小世界,而在旅途中感受到爱,那他也绝对不会明白爱的真谛。
而《小王子》其实可以说就是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给妻子康苏爱萝的一封情书,现实中圣埃克苏佩里是历史上第一批开辟夜间航线的飞行员,曾几次坠机奇迹生还,与妻子康苏爱萝一见钟情,在第一封信里,圣埃克苏佩里就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我喜爱你的不安,喜爱你的怒气,我喜爱你身上一切尚未被完全驯化之处”,但因为二战的发生,两人聚少离多,加之“狐狸”的出现导致互相猜疑与争吵,圣埃克苏佩里无法忍受,决心逃离,以当时年龄最大的飞行员身份重返战场。法国投降后,圣埃克苏佩里不得流亡美国,而妻子留在了战火纷飞的欧洲,日夜对妻子的思念和悔恨促使圣埃克苏佩里写出了这本《小王子》,而随后圣埃克苏佩里回到法国执行盟军飞行任务,1944年7月31日,他为了盟军着陆,开着战斗机飞往法国南部侦查敌情,但起飞后不久便失踪了,年仅44岁,如同小王子从地球消失一般。直到2003年10月,法国政府打捞出了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残骸,但至今坠机原因仍是个谜题。

小王子的那句“当时我太年轻,不懂得什么是爱”,无疑就是圣埃克苏佩里内心深处的忏悔。既然爱这么痛苦,我们真的还需要它吗?没错,人和人本就不相同,人和人的悲喜也并不互通。所以,爱他人必然是伴随着痛苦的,但人生的哪一项事物是毫无痛苦的呢?
歌德劝导我们不要迷信理论,要去亲身体验一切,尝试一切,去生活,去奋斗,去感受爱,感受人生的全部;弗洛姆说,爱的本质是要为某种东西付出“劳动”以及“使某种东西成长”;林清玄说,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故事的终点,小王子抛却了沉重的躯壳,回归了属于他的星辰。但留给读者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朴素且深刻的答案,真正的爱不在远方的星球,而在我们亲手浇灌、用心守护的方寸之地,它始于B612的日出,历经四十四次日落的沉思,最终在每一次付诸行动的“驯服”中,找到了爱最坚实、最澄明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