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生活与人生
时光荏苒,久未记录生活点滴,今日略作小记,以抒心中近日所想。
受伤
最近回顾了下23年底写的总结,感觉今年目标完成的不是很顺利,如果说客观原因,这两年的工作和伤病占了我的主要精力。
- 一是这两年工作比较繁忙,最近又开始在外地干部交流,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消耗了我的空余时间。
- 二是伤病,去年10月,右手腕意外骨裂,医生建议我做手术,但我选择了保守治疗,吊了几个月的胳膊,自己搜了资料进行了一定的康复锻炼,也好在年轻,恢复的还不错,现在右手腕过度劳累还是会有一点酸疼,不过我是左撇子,倒不会过度使用右手。然后今年10月份,也就是上个月,脊椎纤维环撕裂了,也不算严重,医生说保守治疗就行,但纤维环恢复也需要数月时间。这两年真是身体遭殃啊。 所以我目前情况就是除了白天上班,下班后锻炼下身体,其他时间就是躺在床上休息,最近的写作几乎都是在床上完成的,更新频率显而易见的低了。希望明年身体快快好起来吧。
《棱镜通讯》
前阵子,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棱镜通讯》不更新了,其实还是上面所说,最近主要是因为工作和我身体受伤的缘故,博客和 newsletter 更新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棱镜通讯》的灵感是源于我大学时候读段永朝老师的那本《互联网思想十讲》,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也经常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所以这个系列也是我的人生计划之一,会一直更下去的,因为做这个事情本身对我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隐读》
以往每期的《棱镜通讯》是分两部分的,一个是主题,一个我最近读的书或者文章。 下一步我会将这两个部分分开,将原来《棱镜通讯》后边我最近读的文章、书、思考感受等内容单独成立一个全新的Newsletter —— 《隐读》,这个更新的频率更比较高一些,在内容上我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也会有主题,而之前《棱镜通讯》将更加纯粹,只专注于先驱者们的解读。 另外我的一个习惯是,我是喜欢查漏补缺的,所以关于棱镜通讯里面的先驱者们,我是一直在动态更新的,后期我也会朋友们的要求整理成列表,方便索引。
会员节目?不存在的
很多人通过邮件询问我会不会开启会员收费栏目,这个我再统一回答一遍,我目前是不会做的,我的宗旨一直没有变,截至目前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督促自己,倒逼自己去读书、写作、思考,并且确实影响了我的工作、生活,如果开了会员,我就要对会员负责,而不开我只需要对我负责就好了。
所以,对于会员暂时是完全没有想法的,打赏也只是大家随意(看我有时候文章后边连打赏码都会忘记放……),因为我的博客是托管在 typlog 上的,每月是付费的,大家的打赏我也全部用来充值 typlog 了,说起来有点助力梦想的感觉,在此我真的感谢以往打赏的朋友们,谢谢!
关于争议
其实我写那篇《青年人!读马克思吧》文章的时候,我就预想到会有人拿立场来说事情,而更实际的是几乎全部是上来开骂,没有正面的讨论,而且骂的人压根就没读懂我文章里想说的意思,甚至有人留言的是那种fa轮功大法好类似的打油诗(你们懂得),真的很无语。
首先我是非常支持友好的互相讨论,我并非专家学者,所写文章都是业余时间在做,我的观点肯定不代表绝对的正确,但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看到的就是这样,所以我就会写出来;其次,我认为我们普通人读史书没有必要去深究某段争议的地方到底如何,历史真不真那是历史学家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的是,基于历史的进程来判断这个人物和历史给我们带来如何的启发,虽然随着认知和阅历会有不同的理解,但难得是现阶段你的思考,如果经过实践证明这在你的身上就是对的,那么这就是读书有用的结果。
我的任何文章都是如此,很多文章我都是后期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会返回去修改,不断的完善,认知就是体验和纠正的过程。
对于带着立场来找事的“朋友”,我是不会跟这类人争辩的,因为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我说的任何话一定是错的,所以他们一定是对的,但我有一定的修养,不会有那么大的恶意和无理取闹,我同样会祝他们生活幸福。
建议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些读者朋友写邮件问我建议,说实话,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建议,我觉得人生就是要不断的经历挫折和困难,只是有些人经历后他会总结、思考,有些人在不断的重复。
我学生时期走了很多弯路,而人生的困难和迷茫,有一个“老师”总有一天会给你提供“答案”,那就是 —— 读书,但读书也分很多种,读什么,怎么读,都需要自己亲自去实践,不要妄从他人获取,而且这个读书也有个“加速器”,那就是丰富的人生阅历,见识到更高的层级(这个真的很重要),往往大有裨益,如胡雪岩所说,“一个人应该具备四识:知识、常识、胆识、见识”。
通过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流程,然后把它试图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写的过程中完善、梳理自己读书获得的东西,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然后在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向,这才是正向的自我提升。
我一直非常反对的是比如读了某某书仿佛看天眼什么的,这绝对是bullshit,这一定是不对的,今时不同往日,此人不同彼人,而且你的资源又怎么能和对方相比呢?怎么可能完全照搬?如同踢足球,不带脑子踢球和不带脑子读书都是一个道理。
日常写作流程
我平时写作都是晚上睡前居多,或者上班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用办公电脑写一会(这让我想到了刘慈欣早期写作的经历哈哈),但办公电脑有个问题,因为是内网,所以写的东西转不出来,我只能写完后,再用白描 OCR 扫一遍,然后晚上睡前再通读一遍改改错字(有时候扫描有识别错误的地方),所以是比较折腾一些的(这里真的强烈要求ulysses出语音朗读功能)。
至于写作工具,我目前搭配是 flomo+craft+Ulysses。
- flomo 记录想法,因为我时常冒出各式各样的想法,比如坐电梯、洗澡、坐车发呆等等,所以我通常会记录在 flomo,然后会去读一些资料,慢慢积累素材到一定程度后构成框架后再去完成它。
- craft 积累素材,原因无他,我是个极度喜欢美观和流畅交互的人,craft 真的很优美,该有的功能都有。
- Ulysses 写作,我是 Ulysses 忠实用户,美观流畅,该有的功能都有,我心目中的第一写作软件。
目前太隐博客的栏目规划上是这样的 ——
- Newsletter:《棱镜通讯》 灵感来自段永朝老师的《互联网思想十讲》,每期一个话题,🐣 关注记录、挖掘科学创造、社会思想和个体生活。相信每一个人物、思想、事物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启发当下,看向未来。
- Newsletter:《隐读》从《棱镜通讯》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日常我读的书、文章、付费栏目、思维模型、日常思考感受(因为内容较短,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形成一篇文章),次要的是我自作的诗词(《兀坐集》)、摄影等等,未来会逐渐成为主题式,质量会要求的更高一些。
- 专栏:《读史悟道》:名字出自南怀瑾先生那首“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各取其中二字而成,主要是读历史后感受的文章。
- 专栏:《太隐哲思录》:名字借鉴周国平老师那本“人生哲思录”),主要是哲学等方面的文章。
- 专栏:《浮生词话》:诗词背后人的一生。
- 专栏:《望川文集》: 名字出自元好问“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主要是一些随笔感想。
对于笔记软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一定要有备份(血的教训,我以前天涯写的文章都找不到了555……)。
结尾
这篇文章悬空打完了,手好酸疼,就写到这里吧,以后我也会写一些生活向的思考(尽量会放在《隐读》里),哎呀,最近感觉时间过得真的太快了,一转眼一年又要过去了,最近也要准备开始写今年的年度总结了。
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人生,一半努力一半随缘
明年,继续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