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通讯 No.110 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

未来已至,只是尚未流行

威廉·福特·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1948年3月17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是一位具有美加双重国籍的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子类“赛博朋克”的开创者。

威廉·吉布森的童年经历较为坎坷,六岁时,吉布森的父亲意外去世,此后他和母亲搬回威斯维尔,后来他回忆道:正是这种突然被放逐到过去的经历,开启了他与科幻小说的关系。吉布森没有父亲,也很安静,经常一个人待着,他通过阅读科幻小说——H.G.威尔斯、罗伯特·海因莱因、雷·布拉德伯里等等来寻求庇护,十二岁时,他渴望成为一名科幻作家;在此后的时间里,他经常待在自己房间里听唱片、读书。母亲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变的越来越内向,便将吉布森送到亚利桑那州的男子寄宿学校上学,十五岁的时候,吉布森开始大量阅读“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作品,接触到了艾伦·金斯堡、杰克·凯鲁亚克、威廉·巴勒斯等大师的著作,其中威廉·巴勒斯对吉布森的影响非常深远,使他对科幻文学大为改观。

十八岁时,吉布森的母亲因病去世,所以他高中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1967年,他移居加拿大,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同时,开始不断阅读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品钦、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的作品,还喜欢观看朋克表演。到了1970年代,吉布森很大程度上靠在救世军旧货店里搜罗低价工艺品,再高价卖给专门经销商为生。后来他发觉在大学保持好成绩可以拿到不菲的奖学金,这比工作挣钱容易得多,于是他入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选修苏珊·伍德的科幻文学课上,他受其鼓舞,并写下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全息玫瑰碎片》。1977年,《发掘》杂志发表了该篇小说,由此,吉布森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注:苏珊·伍德(1948 ~ 1980),加拿大文学评论家、作家、科幻迷兼编辑。伍德与其丈夫合作推出的业余科幻杂志《Energumen》曾获得了1973年雨果奖最佳业余杂志奖。她自己则在1976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带头组织了科幻大会历史上的首个女性主义讨论会。该讨论会促成了WisCon——历史最悠久的女性主义科幻大会——的诞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90826/

在此之后,他精心完成了赛博朋克先驱之作《约翰尼的记忆》(游戏《赛博朋克 2077》里夜之城的一家数据传输公司的名字,正是致敬吉布森的这篇短篇科幻小说),从初稿到1981年在《奥秘》杂志上发表,花费了四年时间,这是在短篇小说《整垮珂萝米》和《新玫瑰旅馆》之前“蔓生都会”系列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在《整垮珂萝米》中,威廉·吉布森创造了“赛博空间”矩阵模拟器上的发光二极管亮着红光绿光,矩阵在自动臂杰克的意识中展开,网络牛仔博比在赛博空间盗取数据和金钱,那是在万维网还未发明的1982年,可以说,这直接影响了之后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

回顾吉布森的作品,大概包括了二十多篇短篇故事和十几部长篇小说。其中,他的首部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不仅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流派,还预示了信息时代的到来。此外,他还创作了《零伯爵》(Count Zero)和《重启蒙娜丽莎》(Mona Lisa Overdrive),与《神经漫游者》一起构成了著名的“蔓生都会”三部曲。而他与布鲁斯·斯特林合作的《差分机》(The Difference Engine)则被认为是蒸汽朋克流派的重要作品之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2851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10759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87940/

吉布森的创作风格极具后现代特色,他的早期作品专注于技术、控制论、计算机和黑色电影,探索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即所谓“低质生活与高端科技的结合”。他在短篇小说《整垮珂萝米》中首次提出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一概念,并在《神经漫游者》中进一步推广了这一概念。

1984 年绝对是令威廉·吉布森名声大噪的一年。他凭借首部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罕见地一举斩获星云奖、雨果奖、菲利普·迪克奖三项大奖,像一颗超新星般震动了科幻文坛。这部作品成为赛博朋克运动的奠基之作,不仅让威廉·吉布森几乎以一人之力开启了赛博朋克运动,更是囊括了赛博朋克的基本设定:赛博空间、网络牛仔、日本元素、地下世界、违禁药物、皮夹克、反光太阳镜、怪异的发型、人体改造和植入物、权力巨大的科技公司、人工智能等等,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全息玫瑰碎片》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边想象,一边惊叹:没有碰过电脑、用打字机完成创作的吉布森,是通过观察孩子们在电子游戏室里玩游戏的场景,观察他们躲避和扭曲身体、仿佛在屏幕另一边的样子,将这些灵感运用到自己小说中的;他是在万维网还未发明的八十年代初,在便签本上划掉信息空间(infospace)和数据空间(dataspace),揣摩创造出了那个屏幕后面空间的新词汇(cyberspace);他在温哥华夜晚的大街上,一边用索尼随身听听着 Joy Division,一边将摩天大楼和贫民窟的感知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他笔下那个迷人的赛博朋克世界。《约翰尼的记忆》中的“赛博海豚”,《空战游戏》中台球桌上的飞机游戏,《蛮荒之地》中的“操控人—代理人模式”,《冬季市场》中的剪辑梦境……吉布森早期近十年的小说精粹汇集在这本书中,让人们能够在饱览科幻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一举见证“赛博朋克之父是如何炼成的”。

作为赛博朋克这个科幻子类的创始人,吉布森对同时代的其他科幻小说家影响很大。批评家拉里·麦克弗里(Larry McCaffery)曾指出,他的作品和早期革新的科幻小说家有许多契合之处,如阿尔弗雷德·贝斯特(Alfred Bester)的早期小说、菲利普·迪克(Philip Dick)的中期小说以及塞缪尔·德兰尼(Samuel Delany)的《新星》(Nova,1968)。除此之外,吉布森也从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和J.G.巴拉德(J.G.Ballard)那里汲取了碎片和异化影像快速涌入的特点。

同样吉布森也从科幻小说领域之外的地方获得了灵感,如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的强硬派写作,20世纪40年代的黑色电影(filmmoir),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的小说,摇滚音乐家路·瑞德(Lou Reed)作品中过于紧张和梦魇般的都市场景与节奏,以及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小说中繁杂的集科学、历史、流行文化、嬉皮术语和黑色幽默等等的大集合。他所展现的赛博朋克主题理念、创作技巧和对传统科幻小说的更新都使得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得到了又一次崭新的亮相。相比于其他的后现代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地位更加具有开拓性,也为人们了解其他极具个性和特色的科幻小说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可以说,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真正革新了科幻文学,它使赛博空间、上网冲浪、ICE、脑后插管、神经植入物等词成为流行语,并推广了网络意识、虚拟交互、矩阵等概念。他的作品催生了电影《黑客帝国》,影响了日本赛博朋克的发展,是绝对当之无愧的赛博朋克之父。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5207/

主要观点:

  • 赛博朋克 (Cyberpunk):所谓“赛博朋克”(Cyberpunk),即是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的结合体。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漫游者》,被认为是”赛博朋克“早期文学以及赛博空间普及的代表之作,而1983年11月美国科幻作家贝鲁斯·贝斯克。发表《Amazing》上描写少年黑客集团的短片小说,是Cyberpunk这个词最早的来源,一年零一个月后,评论家加德纳·多佐伊斯,用Cyberpunk赋予了新热点的这一类作品以名字并沿用至今。(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认为布鲁斯·贝斯克提出了“赛博朋克”这个名字,而威廉·吉布森赋予了“赛博朋克”完整的躯体)
  • 信息自由:在他的作品中,他提出了“信息自由”的理念,这是赛博朋克亚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主张信息应当自由流动,反对任何形式的信息控制和封锁。
  • 反技术控制: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技术控制的反抗和批判,他认为技术并非万能,过度依赖技术可能会导致人类失去自我,甚至被技术所控制。
  • 未来预见:威廉·吉布森早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这句话准确地预见了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未来。

赛博朋克文学流派

第一个赛博朋克小说是什么?很多人一直存在疑问。威廉·吉布森1977年的短篇小说《全息玫瑰碎片(Fragments of a Hologram Rose)》显然是典型的赛博朋克小说,而约翰·布伦纳(John Brunner) 1975年的小说《冲击波骑士(The Shockwave Rider)》则被普遍地认为是“接近赛博朋克了,但也不完全是”的类赛博朋克小说。

赛博朋克文学流派对现代科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上。首先,赛博朋克的核心概念“High Tech, Low Life”揭示了科技高速发展背后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个人隐私消失以及人类身份的危机。

所以赛博朋克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社会边缘人,挣扎在垃圾遍布的世界,没有现实可言,只有“认知映射”(cognitive mapping),为了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展现后现代社会无比强大而令人烦恼的技术逻辑。用拉里·麦克弗雷的话说,赛博朋克“系统的歪曲了我们对自己是谁、来自何方、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人类最高价值等等的感觉”。在当今社会,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自我身份、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决定因素。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设计者和广告商以各种理念和意向来吸引消费者们的注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幻想,这些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种幻觉,“令人困惑、充满虚伪、如海市蜃楼一般”。在威廉·吉布森看来,这些幻象是通过让众人不断地分享个人体验所慢慢形成的共识。

传统的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推崇科学技术这种理性话语;赛博朋克突出了理性的地位,却将理性与非理性混合起来,将高科技结构和街头混乱的亚文化混合起来,形成极具赛博空间特色的文化。赛博朋克常常显现高科技世界的光耀闪亮和毒品犯罪世界的阴暗混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这一类文学的主要特点。浸淫在电子科技中的赛博文化及其在赛博朋克这一文学类型中的展现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时间、现实、物质、团体和空间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当下与未来的间距越来越小,正如布鲁斯·斯特林所说,“也许,赛博朋克作家是既受传统科幻小说影响,又成长在现实科幻般世界的一代”。可以说,赛博朋克改变了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理解。

赛博朋克文学通过关注与传统科幻不同的“近未来”,小说中的先进技术就在人们的身边,电脑、信息网络、媒体文化渗透进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赛博朋克不再关注外太空旅行,而是“向内探索”,探讨现实中的义肢和生物技术植入物等等,着眼于技术对人的影响。这场文学运动汇集了80年代的文化浪潮,成为“在技术和联网计算机同思维拓展、迷幻剂、音乐、时尚相遇的古怪交叉口,涌现出的一整个亚文化”。赛博朋克文化也延伸到了整个社会,这正是此前各种科幻流派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这些主题促使人们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持有批判性思考,影响了科技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在审美层面上,赛博朋克的视觉风格,如电子蓝色、紫色霓虹灯、工业风格的装饰,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了时尚、电影、游戏等领域的设计。例如,Nike 与设计师 Errolson Hugh 合作推出的联名跑鞋 Air Presto 就受到了赛博朋克风格的影响。

此外,赛博朋克文学中对高科技产品的描绘,如人体改造、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不仅预示了科技的发展趋势,也激发了科技创新者的想象力,推动了现实中类似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例如,赛博朋克作品中的人机融合概念,已经在现代的生物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中得到体现。

赛博朋克文学流派还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理论产生了影响,它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探讨,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总的来说,赛博朋克文学流派不仅丰富了现代科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还促进了人们对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的深入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社会对科技的态度和预期。

参考:

-- 完 --

最近读的文章

🗃️ 如何培养更好的写作习惯

博主 Anne-Laure 自2019 年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计划于一百个工作日内写一百篇文章。从此后,写作的习惯便保持了下来,现在 Anne-Laure 几乎每周都会写并发布一篇新的文章,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都始终保持着这种节奏。

  • 首先 Anne-Laure 认为认真对待你的写作练习并不意味着你需要一个长期目标。相反,这意味着你的写作需要与你想要过的生活保持一致--它需要让你感到充满活力。
  • 然后做一个约定:按照计划发布多篇文章。计划要根据你有多少时间,可能是每天、每两周或每周一次。(话说我写文章的时候真的是没有什么计划性)
  • 最重要的三点:一是坚持住你定下的计划;二是告诉别人你的计划(就是公开出来让大家知道,来倒逼自己完成);三是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去写作。
  • 写作习惯循环:1. 产生想法。想到什么就记下来(这个想法可以是通勤的时候胡思乱想、可以是谈话时候记录的想法、可以是看书碰见有趣的点等等);2. 坐下,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这可以帮助你保持专注;3. 选一个主意。仔细检查你的想法清单(我一般会记录在 flomo 上),选择一个与你当前的愿望相一致并且感觉鲜活的话题;4. 创建一个大纲。首先,根据你对主题的初步思考写几个要点。没有人会看到这个,所以,再次消除你内心的纠结,让你的想象力自由流动。理想情况下,你希望有 3-5 个触及想法不同方面的要点。这些要点可以简单到:它是关于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哪里可以做得更好?5. (可选)进行额外的研究。根据主题的不同,你也许可以在没有任何进一步帮助的情况下写出相关的主题,但是通常查找这些主题是很有用的。这对您的读者非常有用,因为您可以链接到更多的资源。但是,重要的是,它对你很有好处: 你将在写作的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6. 再读一遍。Anne-Laure 通常在网站的预览模式下重新阅读我的文章,因为用不同的字体和格式看文章会让我的眼睛看起来焕然一新。重点重读,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试图使它完美。7. 点击发布,不要回头,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8. 分享吧。尽量得到尽可能多的反馈。别害羞。在社交媒体上或通过邮件列表与朋友分享你的文章。无论何时收到反馈,都要做笔记,并确保在后续文章中实现有意义的内容。

评:开始写作时,我非常纠结的一个点就是想写的很多,但都太宽泛,想写的完美但思考后觉得无法做到,导致迟迟动不了笔,这是一个误区,之后我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时候,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让当初的我受益匪浅,解开了心结 ——

“写不出来是一种最常碰到的情形,如果你想一下子说太多东西,往往就会这样。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因为这会使你更写不出东西。你只要先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区分清楚,然后每次只写一样。如果你一面想要说什么,一面想先说什么,就太复杂了。所以要先把它们区分清楚,列出要说的事,然后再排出先后顺序。”

还有一点,也是我一直坚持的 —— 写你自己想讲,而不是人们想听🪷。

👨🏻🦳 卓吾的童⼼与成⼼ —— 《读书》2023 年 8 期月刊

题目中的卓吾即是明朝泰州学派宗师李贽,曾提出的“童心说”是明朝非常有名的美学理论。《读书》杂志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让我对李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里对其中片段进行摘录。

  • 显然,李贽并不是⼀个拘滞的理性⼈,⽽是⼀个活泼的感性⼈。他的内⼼世界复杂⽽⼜⽭盾。他逃儒⽽归佛,剃发⼜留发,崇信释教的态度,似乎并不⼗分坚定。他信佛,也信道,但似乎离佛稍远,离道较近,更像是⼀个道教徒。释家教⼈安⼼于制欲,终归于圆满和成佛;道家则教⼈热⼼于成仙,终归于清净和逍遥。尽管李贽摇摆于释道之间,彷徨于佛仙两端,但他身上并没有多少佛教徒的空寂与隐忍,反倒表现出道家的⾃在与洒脱。这样的⼈,通常会按照⾃⼰的本性和意愿⽣活,或者说,⼤都会成为浪漫主义者。李贽的思想和著述,彰明昭著地显示着浪漫主义的⽂化⽓质。有的时候,他简直就是⼀个童⼼未泯的诗⼈。
  • 追本溯源,李贽的“童⼼说”并不是倘来之物,⽽是其来有⾃。道家的“⾚⼦”理论,就是它的思想之源和不祧之祖。⽼⼦说:“载营魄抱 ⼀,能⽆离乎?专⽓致柔,能婴⼉乎?”“圣⼈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百姓皆注其⽿⽬,圣⼈皆孩之。”“含德之厚,⽐于⾚⼦: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不搏。……终⽇号⽽不,和之 ⾄。……物壮则⽼,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的世界观和⼈⽣哲学,本质上是关于世界和⼈性的原始主义阐释,显示着回归本源的静 ⽌主义⽂化态度和⽂化认知。⼀切的完美,只在开端;只有原初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关于“婴⼉”和“⾚⼦”的夸张⽽⼜不乏诗意的想象,实在就是关于⼈性的乌托邦主义神话。虽然⽼⼦也说过这样的话:“故道⽣之,德畜之;⻓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但是,观其命意,显然在赞美“万物莫不尊”的“⽞德”,⽽不是在肯定⼈ 的意识的发展和精神的成⻓。像⽼⼦的“⾚⼦说”⼀样,李贽的“童⼼ 说”,也属于静⽌主义和原始主义,也有着同样的乌托邦主义的神话性质。
  • ⼈世间压根⼉就不存在稳定⽽普遍的真理。李贽的“是⾮”观,显然是⼀种极端的相对主义观点。李贽⽤主观性来否定客观性,⽤变化性来否定永恒性,进⽽彻底否定了孔⼦思想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真理。
  • 虽然李贽在⾃⼰的时代名声藉甚,但是,在后代史官的笔下,他却被置放到⼀个⽆⾜轻重的位置。在《明史》⾥,他的⼩传附在耿定向的传后,仅有寥寥百余字,且卷⾸的传主名单⾥,斯⼈之名,竟付阙如。《明史》作者谓卓吾因去发⽽被上官勒令解任,与实际情形并不相符,但峻责其“专崇释⽒,卑侮孔、孟”,却没有太冤枉他。李贽对孔孟的缺乏理性的攻讦,确乎开了⼀个不好的头。
  • 王夫之的批评最为尖锐。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他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连带着批评了几个推戴他的人:“自李贽以佞舌惑天下,袁中郎、焦弱侯不揣而推戴之,于是以信笔扫抹为文字,而诮含吐精微、锻炼高卓者为‘咬姜呷醋’。故万历壬辰以后,文之俗陋,亘古未有。”在船山先生看来,李贽的思想是消极有害的,而明代文章的俗陋,也是他推波助澜的结果。 评:也难怪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都对你敌意这么大了.....

👨🏻💼 项飙:是什么在逼迫人们“自我异化”?

  • 物质生产本来是为人的生产服务的,但现在倒过来,完全成了主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物质生产的逻辑也贯彻到教育、医疗这些领域里面来。 反映在教育上就很明显,本来是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去发掘他们内在的各种潜力。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也发掘出不一样的潜力。但是这样做,就需要很大的耐心,效率也不高。然后还有一种很强烈的假设是,如果不把学校放在一起评比的话,老师就会变得偷懒。这种假设是说,老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工作,为了赚钱的工作,所以必须要加以一个外在的鞭策,通过评比和评审去奖励那些做得好的、数据指标很高的老师,再去惩罚那些在指标上做得不够好的老师......把一切都标准化,进行评比,引入激励的机制,这就是一种生产性逻辑,而且是物质生产性逻辑。这导致了异化的精细化,不仅是物质生产的逻辑统治了我们的生产活动,而且是物质生产逻辑直接形塑了我们如何组织人的活动。从逻辑角度来看,现象的根源都是一贯的。
  • 不要在老师内部创造出等级,不要在学校内部创造等级,让老师在教育里获得那个职业的满足感,获得足够尊严,当然在物质保障上要足够,现在完全有能力这样。然后再放手让老师去创造和实验各种教育方式......许多人认为,物质生产的逻辑已经使人变得犬儒,让人们对其他人缺乏基本的善心和信任。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断裂,这是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演进过程。我们作为后发展国家,现在这种断裂可能尤其明显,甚至已经不能说是断裂了,人的生产都统一到了物质生产的逻辑之下。

🧠 福柯最后的访谈:哲学家是认识、懂得爱的人

这是福柯生前所做的最后一次访谈,访谈的时间是1984年5月29日。这里对其访谈的内容进行摘抄。

  • 我觉得风格观念在古代道德中非常重要;我总是说古代道德的坏话,现在尝试说下它的好话:古代道德中存在若干对理解过去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
  • 我并不主张说古代道德在其历史发展中始终都是一种自我关注的道德,相反,它只在某一特定时刻才开始提倡自我关注。
  • 哲学家是认识、懂得爱的人。不过在确认这一点之后,我并不认为,在如我们所知的(公元四世纪柏拉图的话语中体现的)希腊哲学经验中有人将爱的体验置于知识经验之外。
  • 在我看来,当前重新思考希腊人的尝试根本不在于将希腊道德作为有代表性的道德领域凸显出来并促使我们反思,相反,问题在于再次开启希腊思想,以使后者同时成为给定的经验,并且相对于它,使我们获得完全的自由。
  • 在不断出现的重读希腊著作的运动中,当然存在着某种乡愁,某种找回原初思想形式并在基督教现象之外构想希腊事物的尝试。这具有不同的形式。首先在 16 世纪,人们试图穿越基督教并在保留基督教的条件下,发现某种已经是希腊—基督教式的哲学形式。人们也试图在基督教之外找回希腊思想本身,这正是黑格尔所做的事情,在尼采那里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在我看来,当前重新思考希腊人的尝试根本不在于将希腊道德作为有代表性的道德领域凸显出来并促使我们反思,相反,问题在于再次开启希腊思想,以使后者同时成为给定的经验,并且相对于它,使我们获得完全的自由。

💓 现代人为什么逃避爱情?——《三联周刊》2024 年 2 期

  • 心理学家希娜·艾扬格和马克·莱佩尔做过一个实验,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来评估不同类型的巧克力:第一组参与者需要评估很多种巧克力,而第二组需要评估和选择的种类就少得多。在实验结束时,参与者可以在两种不同的酬劳方式中选择,要么选现金 (5 美元),要么选巧克力(价值 5 美元)。实验的结果是,需要评估少量巧克力的参与者更倾向于选择巧克力作为酬劳,而不是现金。“这个结果清楚表明,选项的减少对价值生成的过程有所助益;或者说,丰富性会导致价值贬低,因为在选项丰富的情况下,物与人都变得更容易被替代。”
  • 人们总是带着评估的眼光去选择爱恋对象,这会导致看不上对方,“承认他人,意味着可以真正地认识一个完整的人,认识她或他的目标和价值,并和她或他建立一种相互的关系。而评估他人,则是用已经预设的基准来评断她或他的价值。评估和承认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态度,前者日益压倒后者,而评估往往会以否决而告终。我们很难再把他人看成整全的自我,也就不能感知他人的独特。”
  • 在人际互动中,人们要管理各种相互冲突的欲望和要求,“不想让自己显得太渴望拥有一段关系,但又确实渴望它;在关系中,不表现出缺爱 (“黏人”)已经成了一个关键主题,在关系的初始阶段尤其如此。这导致人们难以形成建立情感契约的意志,或者很难去做必要的象征性工作以显示自己在意或者对关系很投入”。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尊重,要敢于承担风险。

📖 读《宋太祖》顾宏义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771888/

闲着没事的时候读了读顾宏义老师的《宋太祖》,赵匡胤身上有几个特点,或许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 蛰伏:郭威算是赵匡胤的第一个伯乐,郭威建立后周后,对年轻的赵匡胤影响很大,但是当时地位低下,赵匡胤不断隐忍等待时机,954 年,郭威病重选外戚柴荣为接班人,柴荣为稳定朝堂,避免郭威的外甥和女婿造反不好驾驭,选择提拔自己人,便看中了赵匡胤,当然,赵匡胤底层隐忍的这个阶段,自身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 敢打能打:柴荣刚即位,山西高平战役,赵匡胤主动请缨,并取得大捷,柴荣随即大喜,并提拔了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大概是禁军司令参谋长的职位),这个职位又是禁军,所以赵匡胤与皇帝的联络也更多了起来,而赵匡胤借着这个机会,广揽人才,成立了“义社十兄弟”,而这些招揽人才得手段赵匡胤则是当时在郭威身边的时候,学习郭威的。不仅如此,赵匡胤还礼贤下士,吸纳了不少文人智囊。
  • 野心不外露:赵匡胤跟任何人的感觉,就是他平时老实巴交,很会来事,连柴荣都不会怀疑赵匡胤会有野心的程度。甚至病重后,还提拔了赵匡胤为殿前司都点检,来辅佐自己的儿子。之后,赵匡胤终于找机会在陈桥驿完成了当年郭威的事情,“黄袍加身”。
  • 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被削去兵权的将领这么老实呢?赵匡胤非常会找准时机,⾸先,被削去兵权的将领,基本都是当初的“义社⼗兄弟”成员,他们还没来得及聚拢谋⼠、家将,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个⼈集团。赵匡胤看准这个时机,把他们逐出禁军,但仍保留着每个⼈的官衔、俸禄,并继续和他们维持亲密的个⼈关系。这样⼀来,⼤将们的地位和收⼊没有受到影响,怨⽓不算太重。只要他们安分守⼰,⼦孙就可以永享富贵。这⽐造反失败,⾝死族灭,风险可是⼩太多了。另外,“杯酒释兵权”,并不是让把兄弟们回家养老,什么都不干。赵匡胤只是剥夺了他们对中央禁军的控制权,但依然封他们为节度使,让他们执掌地方藩镇。这些大将对自己的新治所,并不熟悉,对当地军队的控制力也很弱。赵匡胤一等他们上任,就频繁发动局部战争,让这些将领带着陌生的部队去参战。过了几年,又让他们互相轮换,避免统帅和军队的关系固化。宋朝后期有个说法,叫做“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它的源头就在这儿。对那些根基深厚,心怀叵测的前朝老将,比如前面提到的李重进,赵匡胤采取了坚决诛灭的态度。但老部下里出镇外藩的,只要能立军功,依然受到重用。这样一来,节度使就成了皇帝的工具,而不是威胁,“篡国指南”也就渐渐失效了。
  • 强干弱枝:从“杯酒释兵权”,又引出了宋太祖的第二项制度安排,叫做“强干弱枝”。前面提到,五代后期,政权更迭往往被中央禁军操控。禁军的指挥权,掌握在殿前司和侍卫司手中;人事安排,则由枢密院负责。殿前司、侍卫司和枢密院的负责人,都是武将,有时一个人还兼任多项职务,权力非常集中,这就给大将谋朝篡位创造了机会。有鉴于此,宋太祖在登基后,先是拆分了殿前司和侍卫司,把两司变为三司,接着又用文官出掌枢密院。三司有统帅权,但没有发兵权,最高指挥官经常更换。枢密院有发兵权,但不负责战时指挥和日常训练,彼此形成制衡,降低了威胁。中央的问题是解决了,地方上的节度使怎么办呢?宋太祖的做法,是改变禁军的性质,把它从护卫京师的小股部队,变成武装力量的基干。赵匡胤要求各州挑选精壮男子,送到开封充当禁军。这支禁军,平时就有 20 万人,一半驻守京城,另一半在各地轮流值守。节度使自己掌握的部队,改称“厢军”,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无法与禁军抗衡。收走节度使的兵源之后,宋太祖还用知州分散他们的行政权力,用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经过这样一番操作,昔日大权独揽的节度使,渐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礼节性职务。五代乱世最重要的一项官职,被宋太祖彻底“拿捏”住了。
  • 崇文抑武,再建中枢:光是降伏军队,还不够。宋太祖的第三项制度安排,叫做“崇文抑武,再建中枢”。它的使命,是恢复中央政府的日常运转。我们都知道,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负责人,就是俗称的宰相。这套制度延续到唐末,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宋太祖的改革办法,是把三省合并为二府,让他们负责日常行政,军事事务则由枢密院掌控。另外还划出盐铁、度支、户部三个主管财政的部门,称为“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二府、枢密院和三司,就形成了制衡关系。二府的负责人,也就是宰相,虽然依旧位高权重,但管不了军事和财政,也就无法威胁到皇权。
  • 是明君么?:顾宏义老师认为,评价宋太祖的成就,关键要看他给历史带来了什么新东西。从安史之乱到五代,中国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武人专权,山河残破,民生凋敝。终结这个乱世的,正是赵匡胤。光是这一项成就,他就足以名垂青史。而宋太祖开创的政治制度,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进一步影响。称他为⼀代明君,并不夸张。 另外,一个男孩子从小到大都会想问的问题,赵匡胤武力值怎么样呢? 顾宏义老师还真的去找了相关的史料,北宋末年,皇宫里清点历代文物,发现了宋太祖年轻时用过的一根大铁棒。这根铁棒,足有几十公斤重,上面还有长期抓握留下的手指印。能挥动这么重的铁棒,可见宋太祖的确膂力过人。另外,宋官修史书还曾有记载,赵匡胤 40多岁的时候,经常率领百官出猎,亲自打猎射兔子。同时,他还喜欢拉上亲信官员,一起玩蹴鞠。至于他是不是“太祖长拳”的发明者,反正明代学者是这么说的。可见赵匡胤精通武艺这件事,早就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