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的世界
理论一:加速的是这个世界,不是你
有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加速是外部世界和文化事件以一种更快的速度发生的结果。
我们习惯认为,12000年前的生活规律固定(正不正确是另一回事),农业发展前的每一个世代都承袭前一代,并继续用同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或许从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只会随着环境失衡或变动而缓慢改变,活不到100年的人其实无法察觉那样的改变。之后,随着农业出现,人类生活改变的速度变快了,短短几千年之内出现了部落、财产、文字和帝国。从此,文化和科技的创新逐渐加速累积,造就了今日的我们。
理论二:这完全关系到我们感知到有多少时间过去了
至少在19世纪末之后,思想家就试图计算时间随年龄而加快的实际速度。有个论点是,对个人来说,我们感知到时间流逝的速度,和我们开始长期记忆的时间相关——也就是大约三岁开始。换句话说,累积的记忆愈多,时间飞逝得愈快。从这个理论加以延伸,可以说我们感觉到的时间流逝速度,会和幼年之后流逝的主观时间总和(而不是实际的时间总和)成比例。
理论三:我们扭曲时间,以免担心个不停
这项理论说明的是我们如何操纵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以此来改善心理健康,或是反过来屈服于死亡逼近的焦虑。
研究已经证实可以测量人对死亡的感觉。有个热门的办法,是让志愿者看一条直线,告诉他们,线的左手边代表他们出生的时间,右手边代表他们死亡的时间。接着要他们在线上标示出,认为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如果预期的右手“死亡点”使用人寿保险公司所使用的信息来计算,就会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例如,女性做这个测试的准确程度比男性高,男性通常觉得自己离死亡比实际更遥远。此外,两性的年纪变大时,会开始认为我们和死亡的距离比实际遥远。其他研究甚至显示,人会主动调整自己对生命的认知,以免过度担心死亡。我们似乎把负面的记忆推向遥远的过去,预期中的负面事件则推向比实际发生时间更遥远的未来。
理论四:我们的记忆扭曲了,因此扭曲了时间
我们天生对刚刚发生的事件记得比较清楚,对事情发生的顺序,以及它们和其他近期事件的关联有着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对过去一两年有个清楚的时间架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都彼此吻合。但只要回忆那之前的事,相关记忆就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虽然记得那些事,但常常必须借助技巧和辅助记忆,来厘清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这种时间感知缺失的情形会造成一种错觉,让人觉得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快了。
我们会操纵记忆,那些记忆也会操纵我们,这点无疑是有道理的,而记忆是定义我们感知到的生命过程的主要依据。
理论五:新鲜事比较少
大家都有这种经验,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感觉比以后做花费的时间要漫长。例如,有人说他们身陷险境的时候,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会戏剧性地随着主观意识而夸张地延长。
理论六:我们拥有不少时钟,但正确运作的不多
这项理论是大多数科学研究的基础,关系到我们大脑内时钟的研究。
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我们的大脑内有一些时钟,其中至少有一个非常准确。头脑的下层有个神经细胞的时钟回路,叫作“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它以相当规律的24小时为间隔运作——主要就是这个时钟,让我们的活动和睡眠模式按照每日的循环进行。例如,有一种突变的仓鼠,视交叉上核会用到的一个基因改变了,如果它那个改变了的基因是成对的,那么它的活动周期就会变成20小时。(神奇的是,如果只从双亲之一遗传到一个突变基因,那么它就会觉得一天有22小时。)至于我们怎么估算这些时间间隔,有项理论认为,我们脑中有其他不停走动的钟,这些钟类似视交叉上核的每日时钟,各个都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嘀嗒响的钟摆”、钟摆的计数器,还有记忆中过去经历的时段,这种记忆能让人比对计数的结果。另一项理论认为,我们没有特定的主观时钟,我们的时间感知比较笼统——只是累计计算大脑做了多少事,或是在一定时间里接收到了多少信息。
转自newsletter博主。